盘点全国各地民主生活会:省级官员多反思官本位

27.05.2014  09:36

  本月,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分别到各自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出席指导联系点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这也是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对民主生活会的第二次现场“督战”。去年9月至10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们也曾出现在各自联系点的民主生活会会场。

  专家们认为,中央领导之所以重视民主生活会,旨在找回“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传统,形成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那么,在中央领导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的民主生活会都有了哪些变化?省级民主生活会上,哪些问题被提及最多?

   现象:告别评功会敢开“真炮

  去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以查摆四风问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被定为“规定动作”。

  虽然党章和党内文件对民主生活会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此前一些地区的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工作总结会”。

  哈尔滨市某处级干部张洋(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说,参加工作以来,他参加了几十场民主生活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可能真向谁开炮。所以每次都挺平静,从来没有过太激烈的交锋和尖锐的批评。

  不过,张洋注意到,民主生活会的“一团和气”,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后有所转变。媒体报道称,去年10月哈尔滨市委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市长宋希斌批评市委书记林铎,“在对干部的管理上,还存在失之以宽,失之以软,失之以松的问题;”林铎批评宋希斌,“希斌同志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市情、实情,推动政府工作完善机制,科学决策,提高效率。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其他地区。去年9月23日至25日,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上,河北省长张庆伟批评省委书记周本顺,“我感到本顺同志对发展速度、经济总量指标看得还是比较重,这是个讲面子、爱面子问题,很容易滋长形式主义”;周本顺则批评张庆伟,“听取意见不耐心,看似性格脾气问题,实质是一种官僚架子。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民主生活会的“一团和气”之所以被打破,主要在于中央领导的强力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中央领导多次要求,民主生活会不能开成评功摆好和总结工作的会,必须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防止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

  怎样才能不放“礼炮”、“哑炮”、“空炮”?去年9月到10月,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展开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分赴各联系点,出席民主生活会,为其他地区树立样板。许耀桐说,在中央领导的带动下,去年秋季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高潮,在并非中央领导联系的地区,民主生活会也有尖锐批评。

   盘点:省级官员反思官本位

  从去年9月至今,各级党委、党支部至少召开了一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

  新京报记者盘点31个省区市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发现围绕“四风”,各地普遍批“文山会海、调研走样、官本位思维、片面追求政绩观、满足现状、怕得罪人”等6大问题。

  批文山会海问题的省区市最多,超过10个。北京有常委提出“领导同志出席活动和会议多、文件多”;上海有常委提出“文件会议过多,检查评比过滥”。

  批官本位思维脱离群众的也有十几个省区市。广东省委常委表示,“一事当前,有时先替自己打算,思想深处还是脱不了一个‘我’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由此滋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由此萌芽”。

  批调研走样问题也不少。如广东省委常委坦言,下基层调研存在“被安排”,甚至下面反映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湖北省委常委直言,提前通知被调研单位的多,微服私访的少,调研走的路线、看的点事先安排的多,临时抽查的少;江苏省委常委说,应景式、例行公事式调研多,真正沉下去“解剖麻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