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4000多个“马甲客”促垃圾分类 每天“说”不停

01.11.2018  15:25
厦门:4000多个“马甲客”促垃圾分类 每天“说”不停 - 新浪
厦门:4000多个“马甲客”促垃圾分类 每天“说”不停 - 新浪
厦门:4000多个“马甲客”促垃圾分类 每天“说”不停 - 新浪
厦门:4000多个“马甲客”促垃圾分类 每天“说”不停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细心的厦门市民,一定已经发现了,最近一年多来,厦门各个社区多了很多“马甲客”,或红色、或橙色、或绿色的马甲,是他们最鲜明的标志。

  他们,就是厦门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他们,每天都会守卫在分类垃圾桶放置点,为生活垃圾的分类不厌其烦地讲解、宣导。

  他们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垃圾分类,是打造城市文明高颜值的关键一环。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无私和付出,为城市文明贡献力量。

  如今,这样的“马甲客”在厦门有4000多名,正是有了他们,在垃圾分类一年多来,厦门的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垃圾分类程度大大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显著提升。接下来,跟随导报记者走近垃圾分类督导员,看看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蜂巢山社区许淑英笑脸是最好的“敲门砖

  干净利落的短发,和蔼柔和的声音,这是今年58岁的许淑英,蜂巢山社区市仔街的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一个点四个桶是她的“地盘”。

  许淑英性格直爽,说话做事总是条理清晰,蜂巢山地处厦门老城区,小区比较分散,很多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传统,许淑英认为,这样的小区,宣导工作非常重要,要让大家从心里认同垃圾分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榜样带动,才能真正把垃圾分类。

  为此,除了每天4小时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外,她会花费大量业余时间走访入户,和社区邻居做朋友,慢慢感化和影响大家。看到有人扔垃圾,她第一时间迎上去,“你好”、“谢谢配合”时常挂在嘴边,大家高兴了,垃圾分类的工作也高效地推进了。

  说易行难。接近300户的“管辖范围”,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许淑英也曾遇到“关你什么事,我不分你能把我怎样”的住户,她的办法是隔三差五就入户,“笑脸是最好的敲门砖,像串门一样上门,亲自上手教他们分,久而久之大家也能相互理解了”。

  有人劝许淑英,“退休了就享享清福,别干督导员了”,可是她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继续做事情,垃圾分类督导员很崇高、很伟大、很有意义,她为自己是垃圾分类督导员而骄傲,为社区环境日益美丽有自己的一份努力而骄傲。

  和通社区吴约丽孩子们心中最美的人

  早晨六点,闹钟还没响,吴约丽已经在习惯的时间自动醒来,给老公或者偶尔回家的儿子做早餐,六点五十分,穿上垃圾分类督导员的马甲、戴上工牌、背起工具包,出门上班。

  十分钟后,港务小区的分类垃圾桶放置点,有了吴约丽的身影,她先将垃圾桶放置点清扫干净、消毒,然后用水冲洗地面,之后将清洗干净的分类垃圾桶规整放好。

  “如果有人来投垃圾,我会主动迎上去接过来,看看垃圾有没有分类清楚。”吴约丽说,刚开始时,会有很多人分错垃圾,她会主动上手帮人家分类,发臭的汤汁、粘手的纸屑,她从没有嫌弃过,一边分一边教住户正确分类垃圾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在吴约丽的背包里,有一本《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略显破旧的书页上,可以看到她做的各种笔记,“有人分不好的时候,我会给他看这本;有人观念不对,我会把书里第四十条念给他听,垃圾分类已纳入信用体系建设了;有人实在分不好,就记录下来,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去住户家中走访。

  港务小区的11栋居民楼,吴约丽至少跑了300户,现在她是这个小区的“红人”,因为她,这里的垃圾分类率达到90%以上。

  干了一年多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吴约丽也曾遇到烦心事。但是爱说爱笑的她,从不把这些事放心上,而那些暖心时刻,总是一遍遍在她心里回放。

  她还记得,今年上半年,学校让孩子们给最美的人做件礼物,几个港务小区的孩子给她做了一束手工花,“我感动得都哭了,我的努力没白费。我觉得做垃圾分类督导员,是一件造福后代的事,环境好了,作为厦门人的自豪感也更多了。

  湖光社区顾凤英环保卫士时时心系环保

  认识顾凤英的人都知道,她是个“环保狂人”,凡是跟环保有关的活动,她总是充满激情,从听不到她喊累。

  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准时出门,顾凤英会先在湖光社区做两个小时垃圾分类督导员,然后去电子城上班;五点多下班后,到社区做垃圾分类督导员,之后做几家入户工作,九点半左右回家休息。

  顾凤英很善于学习,垃圾分类督导员的个人素养很重要,知识结构丰富,语言生动有趣,居民配合度自然会高一些,所以一有空她就会学习,然后结合垃圾分类生动地讲给居民听。“其实我做环保公益已经有七八年了,每个周末我都会跟公益组织进社区宣传环保。”顾凤英说,因为看的环保案例多了,她常常被污染环境的后果所震撼,有时候这让她心里很难过,所以当知道社区要垃圾分类督导员,她立刻就去报了名。

  正是有了热爱,顾凤英的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因为要清洗垃圾桶,她常常能看到社区居民自发打好水放在边上;有时候督导结束,会有居民拿来牛肉、大虾送给她;偶尔还会收到小朋友的卡片,上面歪歪扭扭写着“阿姨,谢谢你”,总会让她鼻头一酸;还有一些曾经不配合分类、不配合入户的居民,也在越来越亲切的表情和语气中,表达着对她的认可……

  顾凤英说,做垃圾分类督导员,自己的内心充满着使命感,她知道垃圾分类对人类的好处,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陪伴大家一起进步,一起保护环境。

  神山社区彭卫泉为垃圾分类发明“神器

  见到78岁的彭卫泉时,他正在认真地给捡到的一袋垃圾进行分类,退休前他是三航公司的医生,一直住在神山三航小区的他,是小区的热心人。

  2015年老旧小区改造,彭卫泉主动请缨,每天到施工现场,检查水泥、把关施工;小区改造好了,他写倡议书、组织义务巡逻队,主动参与小区管理。去年,听说小区在招聘垃圾分类督导员,他第一个报名,主动提出义务做垃圾分类督导员。

  别的督导员早上七点上班,他六点半就开始工作;别人九点下班,他一定要等到快十点才离开;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垃圾分类,他就从最浅显的道理讲起来;老年人观念陈旧不愿意给垃圾分类,他就带头去做,挨家去说。

  担心有的人检查时分类,不检查不分类,他组织了一个垃圾分类义务巡逻队,让垃圾分类监督不间断;对小区管理和公益充满热情,他写倡议、做规划,发明了流动浇花机;担心大家用手弄垃圾不卫生,戴手套有时不方便,他发明了垃圾分类“神器”。

  一把普通剪刀,在剪刀口的外侧焊上两根十几厘米的铁棍;一个废旧的拖把杆,一端焊上一个带钩子的铁棍。“用钩子钩住垃圾袋,剪刀把袋子剪开,前面的铁棍就像筷子一样把分类不正确的垃圾挑出来,全程不用上手,保证效率的同时,还能保护督导员的卫生。

  “我们是自愿做的,更要做好,我们不怕得罪人,他这次不听,下次再讲,用真心总会打动大家。”彭卫泉说,在他的影响下,小区里好几个快80岁的老人家都义务做垃圾分类督导员,很多年轻人业余时间也参加到小区环境美化中,让神山三航小区到处充满爱。

  导报记者  孙春燕/文  常海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