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推动“旅游厕所革命” 每万人有4.1座公厕
一个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大型公厕,干净优雅富有生气。
过去的2017年,“厕所革命”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个热词,厕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时就开始出现茅坑;而中世纪欧洲,人们还没有厕所观念。纵观厕所进化史,从茅坑一路演变至茅房、厕所、卫生间、洗手间……从无到有,从私有到公共,从单一功能到集生理代谢、卫生调整、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强大功能。
曾经的中国厕所,无论城市与乡村,均较为简陋。经过上世纪的几次改造,城市公厕逐渐告别臭气熏天的落后面貌,环境卫生状况大大改善,甚至出现功能强大的“第三空间”“第五空间”。去年在国家领导人作出“厕所革命”重要指示后,公厕改造再次提速,向着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方向,不断改善提升,从文明走向进步。
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公厕建设与管理工作。2016年和2017年连续将提升和规范公厕管理水平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5年起,泉州市推动“旅游厕所革命”,将厕所建设、管理作为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市、区两级政府和街道、社区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公共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善,城市公厕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2016年,中心市区将148座社区公厕上移区级管理的基础上,2017年,剩余的鲤城区、丰泽区共160座社区公厕将全部上移给区级管理,实现养护单位的统一,便于统筹管理。上移区级管理的社区公厕将纳入区级常态化监管体系范围,安排专人负责设施养护、卫生保洁工作,同时按照《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城市公厕卫生标准》的要求逐年提标改造。
上移区级管理的公厕运行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进行统筹安排,每座补助3.5万元(市级0.7万元、区级2.8万元),共安排560万元。2017年,中心市区建设任务内的公厕(包括改造提级)建成后,将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一类公厕按蹲位每个奖励1万元,二类公厕按蹲位每个奖励4000元。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中心市区共有公厕494座,按市区人口约120.6万人计算,每万人有4.1座公厕。其中,鲤城区279座、丰泽区190座、洛江区万安和双阳街道23座。按2016年末的常住人口计算,每万人分别有公厕7.1座、3.3座、3.8座。中心市区和三个区基本达到省政府要求的“城区每万人有3-4座公厕,所有城市、县城步行10-1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简易厕所、步行2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标准公厕”的标准。
“厕所问题无小事。”厕所革命,换个角度而言,意味着“方便越来越方便”。(记者 潘登 林福龙 文\图)
改造后的清源山景区3A级公厕,外观古朴典雅富有特色。
改造后的清源山景区3A级公厕,外观古朴典雅富有特色。
清源山景区的3A级公厕,均设有配备齐全的第三卫生间。
清源山景区的3A级公厕第三卫生间,马桶旁设有紧急报警按钮。
如今每逢大型户外活动,都会配备这样的移动简易公厕。
海峡体育中心,明星演唱会的观众排队等着如厕。
一个旅游景区的公厕入口,简单优雅。
一个古镇的旅游公厕,简单古朴又富有特色。
一个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公厕,美观如庭院。
一个新农村的公厕,小巧实用。
泉州新门街源和1916文创园区,藏在巷子里的“生态公厕”。
一家文创园区的公厕,不但充满创意和时尚感,还循环利用了洗手污水。
德化雷峰镇,很多村民家都还保留着这种当地人称为“东西”的茅房。
德化水口镇,厚德堡的木桶公厕依然保存完好。
泉州湾入海口滩涂边,一个临海搭盖的简易厕所。
原标题:泉州:厕所革命 方便越来越方便 责任编辑:纪玮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