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呼唤孝道文化温情回归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将如约而至,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自媒体里早已晒满了思念与祝福母亲的各类图文,各地社区也纷纷举办感恩母亲节文艺活动,这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传递着中国善事父母的传统文化,值得赞赏。
从古至今,中国人爱母敬母的思想,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母亲,作为孝道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一直为人们所颂扬;君不见,孟母三迁择邻处,岳母刺字身许国,剪发退鱼诫陶侃,画荻教子育欧阳;文学作品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诸多故事,无不体现出人们对于孝道文化的追求;人们甚至将尽孝视为天性,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之一;因此,弘扬敬亲爱老的孝道文化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反观当下,随着社会的转型阵痛,快速流动的现代生活让急功近利的思想开始盛行,许多年轻人忙于应酬和工作,很少花时间与父母进行情感上的有效交流,亲情日益淡薄,爱母敬母这一传统美德常常被遗忘,唤回反哺之心已迫在眉睫;所以,在母亲节,呼唤孝道文化温情回归有其积极地现实意义。
回归孝道文化,需要传递个体的温情。一直难以忘怀央视的这则公益广告:年轻的母亲每晚端洗脚水给奶奶洗脚,年幼的孩子在旁观看;一天,母亲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孩子见了立马端出一盆洗脚水,说:“妈妈,洗脚”。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孩子贴心的举动就是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其实,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健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余归途;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咽苦吐甘,抱持养育,我们要珍惜人间亲情,借这个节日好好地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让母亲节,俨然成为填补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空白的契机;要知道,有时候,给母亲剪剪指甲洗洗脚,或者打一个电话,或者送一声问候,都是对父母最好的慰藉。年轻人要学会善事父母,不应让父母鹑衣百结、孤独寂寞;岂不知,陪母亲享受天伦之乐,才是母亲节这个节日的真谛所在。
回归孝道文化,也需建立制度的温情。古人提倡“父母在,不远游”,但随时事境迁已经言不践行,现在不少年轻人远离家乡,散居各地,面对的是真实的冷酷人生,是每天薪水与柴米油盐搏斗的收支平衡;善事父母,常常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天下的母亲给予更多的帮助与便利;这不仅仅是指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法律层面要求“常回家看看”,或者只是提高一点高龄津贴,而忽视了一些年轻母亲的困境;完善制度,还应该包括对各个年龄段的母亲在精神层面上的关心与包容,实行一些更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允许有困难的母亲们带薪休假、弹性工作,让天下的母亲心有所安、老有所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道的本质之一就是对生命的相互尊重,尽管在制度上建立起一套“保护母亲”的完整法规,绝非朝夕之力,尤需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但惟有人人检视自身差距,弥补不足,推己及人,坚守孝道,方能让孝道文明蔚然成风。
此刻,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以孝为先,给伟大的母亲多些理解和关爱,并大声地对我们的妈妈说声:“亲爱的妈妈,祝您节日快乐”!(尤溪县委文明办 胡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