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殿前片区运盐铁路 见证厦门物流交通飞速发展

08.07.2019  22:53
湖里殿前片区运盐铁路 见证厦门物流交通飞速发展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本报记者郭筱淳(左二)与本报记者陆晓凤(左一)与盐业公司老职工们探访老铁路。(本报记者 何炳进 摄)

  本报记者 张小燕 郭筱淳 陆晓凤

  在很多描述湖里区殿前片区的文章中,都有这样一句开场白:殿前,鹭岛门户、进出厦门岛的“门匙”。

  的确,这里是厦门陆、海、空立体交通重地,更是一片连接厦门岛与世界的街区,高崎国际机场、福厦铁路、厦门海堤、杏林大桥等都坐落于这片热土之上。

  而这一次我们的城迹寻访故事,要从一条老铁路说起。

  夏日午后,一场阵雨后,空气里夹杂着海风的味道。面向大海的方向,走在高崎北路上,年近80岁的厦门盐业公司老职工张智厚正向我们招手。跟着老人家的脚步,我们穿过一道铁门,走上一段锈斑的铁路。

  铁路的尽头,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草丛旁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港水深危险!闲杂人员禁止在港边玩耍。”老职工王笃章走上前头,将牌子扶正:“这片荒地原来就是海,运输过来的食用盐就在这里卸货。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入了省盐业集团公司高崎仓所在地。“这条铁路是福厦铁路的延伸线。”张智厚陷入回忆,曾经,厦门产的食用盐,正是从这条铁路,运输到全国各地。“这些食用盐,因其颗粒饱满,杂质少,远近闻名,一度成为当年的热销品。

  听到这里,一旁的厦门盐业公司老职工张金骞笑着说:“我们向江西、湖南等省市运输食用盐,以此作为交换,他们给厦门人送来了大米、腊肉、猪油等重要物资。” 漫步铁路上,听着老职工们的回忆,仿佛昔日的繁忙热闹的景象就在眼前。我们跟随着盐业公司老职工们的脚步,向铁路的另一头走去,发现了更多的惊喜。背对海的方向,步行三百米,我们来到了张智厚的家——盐业小区。这里是当年盐业职工宿舍所在地,有近50年的历史,许许多多盐业公司老职工在这里安家。

  “两年前,居民几乎户户养鸡养鸭,垃圾被随意丢在地上,一下雨甚至要穿雨鞋进出小区……”张智厚说,一切的转变源于去年,随着湖里区小区治理全面推进,这座有着40多年历史的小区上演变身记:供水、供气、污水管网全面更新;楼面、楼道、阳台全面翻新;还增加休闲区、健身区………

  “厦门城市在发展,经济社会欣欣向荣,我们的家也会越来越好。”刚度过77岁生日的张智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位小区的老当家人可不服老,要继续为小区服务,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打拼。

  从老物件中挖掘历史,从厦门经济特区亲历者的讲述中找寻不为人知的故事。下一次寻访中,我们将为您讲述高殿片区改革开放火热岁月更多动人故事,欢迎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其中,并且提供宝贵线索。

  [声音]

  湖里区政协特邀研究员黄国富:

  物流中转中心 推动厦门经济

  殿前,旧称“店前”,社名的意思就是“店铺之前”。改革开放之前,这里设有剃头店、米面店、豆干店、杂货店、干果店,有卖油条、蚵仔润、匙仔炸、芋粿炸的小吃摊,后来还有供销社的百货店。改革开放后,这里成了厦门物流中转中心。作为海陆空交通网的中心,每天有大量的生活物资被运输过来。便捷的交通网给厦门带来了物资,也吸引越来越多人驻扎厦门,参与特区建设,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厦门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