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靓武夷——武夷山市全力打造生态旅游胜地

26.08.2014  12:43

  东南网8月25日讯(通讯员 熊慎端 记者 吴杨珠)盛夏时节,沿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滨溪路漫步徜徉,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这里地处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东侧,正涌动着澎湃春潮;这满目青山绿水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自2011年7月,武夷山第12次党代会以来,确立了大力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的战略,树立了旅游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生态山水名市、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努力实现“优美武夷、活力武夷、人文武夷、和谐武夷、幸福武夷”,这一战略部署使武夷山的区位、资源、人文优势和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其生态旅游产业更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得以释放。

  武夷山全力发展生态旅游成效显着,今天的武夷山,明媚的阳光和高负氧离子的空气成为最珍贵的旅游产品。

  生态蓝图绘到底

  武夷山市原为崇安县,公元994年建县,1989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崇安县,改设武夷山市,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是目前全国4个世界双遗产地之一,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美称。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万亩。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5.3%,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8万至9万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武夷山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动物种类5110种,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丰富的旅游资源,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浓郁的朱子理学文化,使武夷山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

  武夷山依托资源优势,从旅游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旅游顶层规划设计理念,科学编制《武夷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提出“生态立市”、“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一张蓝图绘到底”,相继出台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建设、公路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及村民住房建设管理的规范和办法,通过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力争到“十二五”末,确保城区绿化率达到4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8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全市水质总体达到一类水平,实现城区绿化率、生态公园数量、全市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水质量等达到全省或全国先进水平。

  为有效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旅游、林业、国土、水利、规划等部门集体联动,对全市重点旅游资源区进行红线划定,将全市旅游资源分核心区、控制区和保护区三类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开山采石、古树移植、捕杀野生保护动物等行为,有效杜绝了圈占资源、破坏生态等现象的发生。去年,武夷山落实造林绿化4.68万亩,新建“四绿”工程2.95万亩,星村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岚谷乡、武夷街道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全市新增生态村73个、绿色村9个,3年来,全力打击违规开垦茶山行为,已完成综合整治2.2万多亩,建立打击涉林犯罪长效机制,受理查处案件464起。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武夷山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逐步形成山区森林化、市区、度假区园林化、“三边”林荫化、院落花园化的生态格局……

  生态名片妙笔书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顺势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林业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旅农林”生态旅游产业链,使农产品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把特色基地变为休闲地、观光园和展示场,让更多的农林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形成生态型的经济产业。同时,将生态环境的突出优势与优良的森林、山河景观,宜人的气候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整合起来,积极把握列入“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 ”机遇,将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连同云河漂流、印象大红袍、武夷水秀、紫阳古城、崇阳古城、极地海洋公园、澳洲酒庄、壹街等一批旅游商贸项目,一同列入武夷山民俗文化旅游板块的核心支撑项目。其中,“武夷水秀·梦之泉”项目总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22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382名观众观看演出。舞台依山傍水而建,设计成可潜式,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独一无二的浸入式演出。舞台被设计成梯田造型,同沉浸式的观众席相互辉映。晚上布景将变成一个瀑布,梯田变成一座可包容舞者、演员的剧场,建筑与周围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观众与水色融为一体,演员与观众的趣味互动,虚拟特效与真实表演的高度结合,瞬间将剧场转变成一个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大型水域舞台。为观众呈现出一场无与伦比的水、火、烟、舞与声、光、电、气结合,艺术、创意、科技等元素相互融合的浸入式视听盛宴,其浸入式体验观众席为全球首创。

  武夷山整合生态资源的聚集优势,一手倾力打造绿色山水名片,一手狠抓旅游项目建设和品牌创建。近日,武夷山动工6个项目建设,总投资达59亿多元,涉及北城、杜坝、文创三个园区及周边,既有旅游综合体项目,也有迎高铁旅游服务设施以及建设拆迁安置小区项目。其中旅游项目3个,即总投资3亿元的太古奥特莱斯风情街,总投资5亿元的神秘地球村,总投资达50亿元武夷山下梅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迎高铁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即总投资5800万元的站前广场;建设拆迁安置小区项目,即总投资4000万元的梅溪小组角亭新区。神秘地球村以地质博物馆为主,占地487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亿元。将以古生物化石标本产业链为依托,创造一个杜坝安置区:建设风情小镇新体验、奇景观、场景化、神秘感、独特创新、科技含量高的,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以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展示为主要特色内容的资源型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按远古地质的类型分为:迷幻丹崖,穿越火山,冒险森林,梦幻海角,失落半岛,飘浮大陆,远古湿地等7 大主题片区。

  武夷山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结合“生态山水名市”建设实际,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绿色武夷山、绿色乡镇建设。今年3月,武夷山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名单,去年底,武夷山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 。与此同时,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深入挖掘朱子文化底蕴,丰富理学文化内涵。从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国际禅茶文化节到海西武夷国际投洽会活动,从“ 武夷山五夫荷花节”到“岚谷白鹅节”等节日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往武夷山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生态美景入画来

  武夷山是座历史悠久的山城,从千年时光里缓步而来,它的飘飘衣袂间,洒落一路尘世的风雨;它的盈盈双瞳里,镌刻一汪岁月的印记。陪伴它的是那悠悠的崇阳溪,菁菁的香草园,是那寂寂的原始森林、巍巍的武夷山;更是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武夷儿女。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武夷山走进稳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致力于描绘旅游经济强市、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区的宏伟蓝图,使武夷的山更添崔嵬,九曲溪的水更显碧绿,武夷儿女生活更从容。

  走进绿色武夷,青山如黛,碧水潺潺,呈现眼前的是一幅幅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动人场景:在上梅乡省级农民创业园的大棚内采摘瓜果的游客,尽享农“”乐;在上梅暴动陈列馆内游客尽情朗诵革命史诗……

  上梅、岚谷等乡镇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生态为媒,以田园花果为资源,发展体验式乡村游;以农耕、梯田、红色等文化为资源,发展体验式科普游;以城市周边环境为资源,发展休闲式购物游等等,一批批生态旅游项目引来一拨拨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走进上梅、五夫、星村,处处彰显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省级农民创业园里以山、水、石、树、桥、亭、塘、特色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犹如一幅山水画映入眼帘。在温州打工9年的游书贵,与丁贵华、吴立峰等6位村民,看到创业园发展前景,去年初返乡共商创业大计,他们集资600万元,申请注册了武夷山梦松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吸引300多户农民入股,出产的生态果蔬供不应求,生意越做越大。看着创业园里忙着拍照、采摘的游人,合作社理事长游书贵高兴地合不拢嘴他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上山下乡,享受乡村的宁静与休闲,远离城市喧嚣。”打造集农业观光、农活体验、荷塘垂钓、美食品尝为一体的蔬菜岩茶文化庄园,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如今,武夷山还有几十个这样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着力打造福建省乡村旅游第一目的地。 聚焦这“宜居、宜业、宜游”的人间天堂,一幅幅由大自然之手信笔描摹的生态美景频频撞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武夷山民间山歌多,出门三步歌绊脚。”行走在武夷大地,生生不息的武夷老区儿女正引吭高歌,歌唱着山里人的幸福;正翘首企盼,盼望着远方的尊贵客人……

  “生态美”和“百姓富”两条主线交相融合,勾勒出武夷山未来的美好画面。武夷山,这方生态热土正生机勃发,旅游业正在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