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新区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和谐发展
为群众 靠群众 惠群众
□本报记者 林志明 通讯员 谢静
水之厅、水之廊、水之门景观工程靓影初现;高铁东站站房、广场、道路、桥梁建设快速推进;派森、海源、光泉、华仁兴、金伯夷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这是记者昨日在武夷新区看到的景象。
“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形成‘为群众、靠群众、惠群众’的工作导向,结成水乳交融、不分彼此‘命运共同体’,把新区建设当成维护当地群众利益的造福工程和解困工程,是武夷新区建设实现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秘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维泽说。
零距离:一切为了群众
新区要建设,征地拆迁就不可回避。
“发展为了群众,征迁也是为了群众。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变群众‘所想所盼’为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所谋所干’,实现发展与群众利益的统一。”这是武夷新区在建设过程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集中重兵开展联合攻坚会战,倒计时安排时序进度。领导班子带头包干重点户,广大党员干部分组包干到人,发扬“白+黑”、“5+2”的连续作战精神,主动上门与征迁户“拉家常、说土话”,同时,认真听取群众诉求,征询收集意见,拉近了与征迁户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
核心区城市综合体项目对提升新区形象、优化发展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选址位于童游街道新村村,占地346亩,用地涉及整村搬迁。党工委班子领导多次入村入户,对村民关心的留置地、新农村建设用地、就业安置等问题,逐项落实,使征迁工作按时序推进。
按照“先安后迁”原则,武夷新区还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域,投资约10亿元,建设60万平方米的商住一体的统建安置房,用于被征迁群众的安置,确保被征迁群众居有其屋、商有其业、财有其源,加快被征地群众从村民向市民的转变。目前,已完成南林安置房投资1.6亿元,2幢安置房已具备交房条件,其余7幢安置房8月底交付使用;完成赤岸安置房投资6亿元,目前6幢安置房已封顶,春节前40幢安置房可全部交付使用。
看到一幢幢高标准的安置楼拔地而起,看到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组成纵横交错的路网,看到党员干部为美丽家园建设日夜奔忙……一些原来心存疑虑的群众怨气消了,心气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