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新区围绕行政中心搬迁目标加快建设速度

28.02.2016  14:26

  猴年正月。暖阳,清风。

  走进武夷新区,但见旅游景观带绿树婆娑,芳草如茵;崇阳溪两岸高楼林立,大道纵横;绿波荡漾的水之厅,湖光山色,景色如画,三三两两的游人或漫步,或小坐,或摄影,或嬉戏;人流如织的高铁东站,站房巍峨,秩序井然,南腔北调的人们在这里聚散离合……

  见到这些情景,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禁不住发出赞叹——今天的武夷新区,时时都在改变;今日的武夷新区,越来越美了!

  大武夷构想、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支撑、大力度推进,一座活力迸发的新兴城市正跃然而起。

  “武夷新区在行政区划调整获批、高铁时代到来以及省政府出台支持武夷新区绿色发展扶持政策等多重利好叠加之下,按照‘先谋后动、集中集聚、经营运作’的原则,全速推进开发建设。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9亿元,比增38.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亿元,比增36%;税收入库4.34亿元,比增109%。”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江建华春风满面,言语中透露着创业者的豪情。

  执规划牛耳 促用地高效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武夷新区细化优化局部功能布局和专项规划:树立“产城互动、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理念,完善城市核心区、工业区、生活区等功能布局,围绕满足行政区划调整需要,去年完成了核心区行政服务、文体科教、商业金融、商住综合和市政工程五大板块的项目用地选址及总平规划咨询工作;对核心区用地竖向专项规划、排涝防洪专项规划、供电专项规划、教育专项规划、交通专项规划、燃气专项规划等统筹考虑,逐项深入研究;对商务CBD、金融CBD等重要片区,编制了修建性详规,为科学实施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加强武夷新区与建阳区、武夷山市重点领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同步考虑同城化发展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发展。

  为了促进高效用地,武夷新区出台了《闲置土地和低效工业用地清理处置实施方案》,对已供地的项目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督促供地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尽早投产见效,集约集控用好土地。目前已对园区10宗涉嫌闲置土地进行分类处置。

  “土地资源是宝贵的,不能浪费。”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武夷新区优化细化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交通组织,谋划好新上项目的选址和用地规模,做到精准征地、精准报批,提高供地率。在此基础上,加强已征土地的管护力度,委托建阳区和南平市绿发集团作为已征土地委托管护单位,明确管护职责,实行绩效考核,对已征土地进行有效管护,确保项目建设时能及时交地。

  执项目牛耳 促比学赶超

  南林核心区天圆地方项目现场,十多辆挖掘机和一排排打桩机发出震耳轰鸣。记者看到,两大标志性建筑已完成桩基工程,转入上部结构施工;一箭之遥的云谷小区一期项目,同样机响人忙,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武夷新区以项目为抓手,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大产业经济规模。对列入省市的40个重点项目和当年新开工的26个重大项目,逐一明确前期关键环节的时间节点及开工时间,明确挂项领导及具体负责人,落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确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和按时开工。此外,结合“十三五”规划,共策划重大项目130个,总投资1850亿元。

  去年底,武夷新区开展了“十大项目、百亿投资”大会战,立体交叉推进快速通道、轨道交通、崇阳溪综合整治工程、森林生态博物院、武夷山新机场、云谷小区、绕城高速、水资源配置工程、天圆地方、核心区商务CBD等总投资约392.66亿元的十大项目建设。与之配套的,是在项目建设一线开展比进度、比质量、比管理的“三比”竞赛活动,对在建项目逐一分解,细化立项,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任务倒逼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通过每周一督查、一小评、一小报,每月一点评、一评比、一通报,促使施工企业全面履约,加快施工进度。

  执产业牛耳 促服务提升

  在“武夷·智谷”科创园,记者看到,生产区一期9栋通用厂房已经封顶,部分建筑的脚手架已经落架,正在进行外立面施工。

  据了解,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围绕产业、企业、人才三个维度,突出科技园区、绿色园区、智慧园区三个属性,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企业培育体系,打造闽北一流的创业创新社区和多方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圈,目前,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科技创意产业园服务中心、纯然科技、天地图信息科技、新农兴生物科技、巨人商学院等项目已准备入驻。

  “武夷·智谷”科创园是武夷新区产业兴区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