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新区以《若干意见》为动力鼓足干劲再出发

31.05.2015  13:25

南林核心区商务区鸟瞰效果图

武夷新区(将口)综合客运枢纽主站房白天透视效果图

  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支持武夷新区加快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武夷新区本部的党工委、办公室、规划建设部、经济发展部和童游、将口、兴田三大组团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抢抓这一机遇,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加快新区建设步伐。

  搭建平台对接项目

  “去年,武夷新区三大组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比增39.5%。”市政府副秘书长、武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杨新仪说,为贯彻落实好《意见》,新区主动对接,围绕满足行政区划调整需要,加快三大组团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做好项目策划生成和建设推进工作。

  近来,新区积极搭建环境平台,加快武夷新区童游、将口、兴田三大组团建设。构建“三和”环境,即新区建筑风格与周边自然景观景点相和谐,“南城”与“北旅”规划设计风格相和谐,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和谐;并加快建设“三网”: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打造“山景、水景、夜景”景观工程。

  同时做好产业项目的对接,发挥武夷新区比较优势,围绕绿色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以及旅游休闲、养生健身、医疗保健、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领域。

  此外,新区策划生成一批项目,对接省上优惠政策和省上关于智慧城市、龙头企业培育、对外开放、对台交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推进项目,围绕绿色产业、体制机制、财政资金、用地保障等方面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得到更多支持。

  全力做好金融支持

  “《意见》出台,体现了省上对新区开发建设的重视。它多层次、全方面地给新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们工作是极大鼓舞。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武夷新区办公室主任吴少华说,目前,他们正细化《意见》,研讨策划出项目进行对接。并用好用活政策,保障资金到位。不仅是本地企业,所有来创业、投资的企业,新区都会做好金融支持。

  为推进新区开发建设,新区通过发行债券、银行贷款和采取结构化融资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解决融资难题。目前,武夷新区已发行了一期18亿元城投债,二期15亿元城投债已获国家发改委审批,正准备发行。先后争取到地方政府债券20亿元,获得各类银行贷款共计66亿元(其中兴业银行贷款37亿元,农发行贷款18.52亿元)。

  结合特色发挥优势

  “比如溪边的小径竹、绿竹、水柳等,我们在进行工程规划的时候,都特别予以注意,让这些自然风光‘自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武夷新区管委会调研员、规划建设部部长苏绍德说道。

  据了解,规建部在规划过程中,结合武夷山和建阳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南城北旅”的城市发展理念。规建部根据“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单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注重生态公益林的保护。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注意城市功能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区域本身的优势。

  “省政府此次出台的《意见》中明确表示,支持武夷新区在重点区段开展生态公益林赎买试点,支持推进森林综合保险、加强水源保护等等,这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苏绍德指着《意见》文件说道。武夷新区在建设过程中,突出一个“绿”字,新区的建筑都是按照绿色星级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的。

  在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武夷山文化,发扬武夷风格。在《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突出山水人文环境和武夷山品牌的独特优势。新区在空间布局上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精神,融山水于建筑中,融建筑于山水中,在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的交错中有利于身心的舒展,不易审美疲劳,同时让空间布局更加紧凑合理,充分考虑到新区布局的美观、大方和舒适度等各方面因素。

  在新区的发展定位中,“武夷元素”不仅是牌子,更是根本。“如果把新区作为一个完全的‘新’城,那么跟一些大城市完全没办法竞争。”规建部结合当地特色,突出地缘优势,让“武夷元素”在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彰显出来,变得更直观且可视化。比如一些庙宇、碑坊、名木古树等,尽量保持原貌,不去移动,遇到文化古迹时全部避开;根据当地的民居特点设计文化中心(“天圆”)、博物馆(“地方”)等。突出武夷风格,具体做到宜散不宜聚、宜土不宜洋(外形古朴、内部现代)、宜矮不宜高等等。

  用活政策加大宣传

  “《意见》出台,为新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鼓舞人心,我们招商的干劲都更足了。”武夷新区经济发展部部长温文辉最近忙着在福州、深圳、浙江等地开展产业招商。

  温文辉说,经济发展部迅速反应,从四方面抓落实。一是全员学习,吃透上情;二是分块研究,加强对接,要求各科局立足职能深化研究,拿出向上对接方案;三是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将《意见》及时传达给新区入园企业和在谈项目业主,并借各类招商平台,做足宣传文章;四是积极作为,统筹协调,主动当好前锋,汇集各有关部门力量,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力求对接成效的最大化。

  去年,武夷新区招商引资取得较大突破,全年成功签约30个项目。今年1~5月,组织招商小组先后赴京津、厦漳泉等地区拜访了北新建材、万达集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企业和高校,共引进合同项目19个。截至目前,新区已引进项目98个,其中万达城市综合体售楼部已对外展示,样板房近期将对外开放;金柏夷动力锂电池产业基地4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海源新材料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提升城市功能

  将口镇所在的区域是武夷新区三大组团中的中间部位,在武夷新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口组团在武夷新区中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生态宜居城市,在“南城北旅”的布局中突出“城”这方面。

  在武夷新区的发展建设中,很多项目落户于将口。目前已初步建成站前交通枢纽及配套路网、站西大桥、将口大桥、芹口安置房一二期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站前广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及绿化工程、芹口组团市政路网与场平工程、崇阳溪防洪工程等项目。“要提升城市功能,必须要有项目带动,有了项目带动,产业才能发展,一座城市就会‘活起来’。”将口镇党委书记叶清勇说道。

  将口镇作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不仅仅高铁武夷山东站位于将口,目前的轻轨一期设计也有4个站点位于将口范围内,浦南高速、宁武高速在将口都有互通口。同时站南大桥、快速通道等交通项目都在修建当中。“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口会是一个高效、便捷、立体的交通枢纽中心,其影响力不单单在武夷新区,甚至可以辐射到闽浙赣等区域。”叶清勇说道。

  有了良好的交通环境,人流、物流自然就能发展起来,此外将口镇政府还在积极促进“信息流”的发展。现在,将口镇已经实现了光纤入户,每个村都有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电子阅览室和党员电教中心,方便传播现代科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村民的素质提升十分有帮助。

  城旅融合,打造旅游新业态

  目前,武夷新区兴田片区已完成组团规划和部分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基本建成经一路项目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院等项目建设,拟招商建设西航武夷国际精英养生城和秀兰旅游综合体等项目。

  在兴田片区内,有城村的古汉城遗址、有位于武夷山景区附近的南源岭村等。这里也是重要的水源地,所以在规划建设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环保和遗址保护、旅游开发等等。比如之前对某道路段的规划,因为考虑到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后来又做了调整,绕了一个弯,避开了被保护项目;在设计轻轨项目的时候,为了保护水源地,使其不受施工的影响,策划方案也做了调整。

  “在省政府出台的22条《意见》当中,专门有一条强调注重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支持城村汉城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址的维修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这不仅是给我们以鼓励,更是给我们提出了要求。”武夷新区管委会兴田片区副指挥长邱达敏说道。“怎么更好地落实省政府意见精神?怎么更好地在开发建设中保护文化遗址?怎么做到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实地、了解实际情况后,在根据具体的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开发、保护。”

  南源岭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南源岭村位于景区附近,按照常理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但是资源贵在整合。《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南源岭村便是整合了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农家乐资源和民俗特色资源,创立了形式丰富的旅游、休闲新形态。

  服务新区 加快发展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武夷新区加快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给干部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凝心聚力,更加坚定我们加快融入武夷新区一体化发展的信心。”童游街道党委书记黎建国说,《意见》对促进童游街道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积极打造“活力、和谐、乐居、魅力”的美丽童游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童游街道在全力抓好征迁工作的同时,积极融入武夷新区的一体化发展,城乡建设得到长足发展。2014年,童游组团累计完成征地面积43595.214亩,拆迁43.57万平方米,为新区项目建设用地提供有力保证。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1730万元,比增12.1%;乡镇企业总产值142386万元,比增19.3%;农业产值9344万元,比增6.0%;固定资产投资62532万元,比增16.6%。

  近年,童游街道加大民生项目投入,积极开展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办理、劳动就业培训等工作,优化治安环境,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加快水东二星级美丽乡村、水尾、溪口、七姑等新农村建设,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意见》出台,童游街道充分统筹各方力量,做好南林核心区、新岭片区、赤岸片区及建阳城市发展征地拆迁工作。在服务武夷新区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辖区环境,大力发展经济,做大做强规模工业、农业产业,发展旅游业,促进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