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快”时代的“高”追求

19.08.2015  17:02
高铁通了,来武夷山的游客更多了。(金文莲 摄)

  武夷山夏,绿意流淌,人潮涌动。

  跨进高铁时代,武夷山正以勃勃英姿,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高铁时代,快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武夷山把握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立足特色,加快产业升级

  合福高铁堪称是中国最美的一条旅游线路,它的开通,使武夷山23万百姓实现了盼望已久的高铁梦,也让武夷山迎来了更快更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武夷山着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加快了实现旅游产业“三个转变”(即从自然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从旅游景区向旅游城市转变,从以旅游业为支柱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转变)的步伐。去年,旅游接待人数602.79万人次,比增27.19%;旅游总收入88.65亿元,比增19.04%。而在合福高铁开通的第一个月,7月份共接待游客129.75万人次,同比增长51.87%。

  如今,武夷山把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迎高铁旅游产业促进行动计划。深化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着力开发推广旅游一卡通、旅游电子商务、旅游ATM机等自助服务平台项目,联手淘宝网、途家网、去哪儿网,发展“互联网+旅游”。

  虽然快速的高铁能给武夷山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但如何让游客脚步慢下来,研发和衍生一系列“慢经济”的文化旅游产品,则成为了武夷山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为此,武夷山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加快推进武夷源、五夫、下梅创建A级旅游景区,加快建设景区南入口、三木自驾游营地、极地海洋公园、荣昌汇休闲文化、刚泰武夷天堂等项目,武夷水秀已接待游客9万多人,实现收入700万元。

  为了在高铁到来后能“留得住人”, 武夷山大力发展民宿。这种结合了当地人文生态和自然景观的住所,深受游客喜爱,可以感受当地文化,可以体验到当地生产生活细节。并出台民宿管理办法,开展农家乐联合评定工作,鼓励饭店、餐馆改造升级。

  面对新常态,武夷山对以茶为代表的武夷山农业,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致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重点提升茶叶品质和附加值,红天下茶业公司产品于7月成功登陆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日均成交量约3.3亿元。发展“客户—网络—基地—农产品”宅配式订单农业,探索“淘泉州、淘福州—武夷直供”进机关、校园模式。同时,大力发展龙头带动型、股份合作型、家庭农场型等农业模式。目前已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9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省级4家、南平市级13家),家庭农场74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森林人家15家。

为自驾游车友提供一条龙服务的自驾游小镇。(邱汝泉 摄)

  立足生态,提升区域竞争力

  绿色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就是竞争力。发展中的武夷山,严守生态底线,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武夷山加大力度发展实体经济,深入实施绿色工业行动计划,改善生态创业园区的软硬环境,目前已有71家企业入驻。同时,打造功能性食品、茶叶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旅游工艺等低碳环保新兴产业,着力将生态创业园区打造成为绿色低碳产业园。

  始终坚持生态为先的武夷山,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围绕旅游养生、文化创意、生物科技、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策划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今年以来,共引进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10项,总投资277.63亿元,其中已履约88项,开工64项。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城市、主体功能区等国家示范试点建设,目前已通过国家级生态市技术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全力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规范采伐审批管理,对天然林和铁路、公路、河流两侧一重山实行禁伐。

  对于破坏生态的行为,武夷山坚决予以严厉打击。茶叶种植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的时候,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选择了生态保护。2008年以来,整治违规违法开垦茶山的行动就从未停止。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茶山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份有关文件。同时,武夷山市委把茶山综合整治列入乡镇保护生态工作考评并建立问责机制。市政府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违规开垦茶山的综合整治,重点对“鬼剃头”山场进行拔除茶苗补种阔叶树。6年来,累计整治违规开垦茶山52032亩。与此同时,武夷山也没有停止对畜禽养殖污染、河道非法采砂、非法倾倒渣土等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2014年以来,强制关停非法采砂场6家,拆迁关闭禁养区养殖场21家。

  景区新能源公交、智能化旅游服务平台和度假区低碳慢行交通系统等项目,目前已完成投入使用。近年来,武夷山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建立减排长效机制,策划申报典型示范项目43项,对新引进项目严把关口,加强企业污水、废气和烟尘等排放监测管理。

能给人别样江南风格体验的紫阳古城。(邱汝泉 摄)

  立足民生,打造美丽宜居武夷

  164套保障性住房建成,3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平安武夷”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武夷山按照保基本、保重点、兜底线的要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去年全市民生支出超过财政总支出的70%。

  武夷山坚持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确定的2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推进。强化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工业路片区、溪东片区、北城工矿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成保障性住房164套、租赁补贴162户。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武夷山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3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入选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其他社会事业方面,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搬迁市妇幼保健院,实施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造和村卫生室改建等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余庆桥、文庙、朱子社仓等修缮工程加快推进。同时,建立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平安武夷”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推进社区民警职业化管理、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建设。

  “显山、露水、透绿、靓景、洁净”,这是武夷山城乡建设的突出目标,这是一个“美丽武夷”的景象。

  打造“美丽武夷”的过程中,武夷山强化规划引领。深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多规合一”,促进城区、景区、度假区、“五大片区”和乡村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进入2015年,市民期盼多年的崇安大桥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近年来,武夷山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相继实施了街道改造、美食街建设、绿道建设、专业园区、高星级酒店、商贸综合体等“六个一”工程,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品位。度假区顺利完成了立面改造、美食街改造、滨溪景观路等工程。而市区“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完成了发改、卫生等公建单位退地还绿,小武夷公园、体育馆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加快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突出“”字?为实现这一目标,武夷山明确各乡镇以生态保护为第一杠杆,持续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坚决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今年以来共拆除违建面积25万多平方米。同时加快出台《城市规划区内危房安置方案》,引导规范群众建设行为。

  不仅如此,武夷山还实施美丽乡村百村示范工程,按照“六好”、“六美”的要求,重点选择城镇周边、旅游景区边和高铁、高速、省道沿线村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以保护乡村原始风貌,保留村庄原有形态为前提,实施串点成线,连线扩面,突出特色,分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彰显了乡村特色文化和原始风貌。2014年,武夷山建成15个美丽乡村,今年将继续推进12个美丽乡村建设。(裴礼辉)

  (闽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