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启动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 方案已上报省发改委

15.12.2014  14:11

  笔者12日获悉,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于今年3月批准武夷山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经过半年多准备,方案编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后,目前已上报省发改委。

  据介绍,由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编制的建设方案,主要阐明武夷山市未来20年试点示范的战略构想与目标、空间格局、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

  方案注重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景观风貌、公共要素配置,提升城市品位,至2020年,武夷山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16.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绿地率达42.2%以上。

  武夷山市近中期将重点采取增长极发展模式,同时兼顾区域的协调发展,远期采取点轴开发模式,构筑“一轴两翼多点”的蝶型城镇空间格局,即从吴屯、北城新区、老城区、大学园区、度假区、南源岭至仙店的南北方向城镇发展主轴;以刚泰武夷天堂、下梅旅游综合体、天和国际养生、杜坝旅游服务区、五夫朱子园等支点为东翼,以洋庄、樟树文化创意产业园、星村、华侨经济开发区等支点为西翼;在周边乡镇形成多个发展点。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要求和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据武夷山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产业发展现状,在空间布局上,将形成“一城、三园、三区”的空间布局。“一城”即中部城市综合服务、生物科技、旅游产业区,包括崇安、新丰、武夷街道和兴田镇;“三园”:即仙店生态创业园、杜坝旅游服务区、樟树文化创意产业园等3大综合性产业基地;“三区”即西部旅游、茶叶、林粮生产加工产业区,东北部粮林、禽鱼、旅游产业区,东南部旅游、设施农业、莲林生产加工产业区。 (熊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