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保护“双生态” 迈入新常态

21.05.2015  17:23

  武夷山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常态,以高铁通车为契机,全力做好促销工作。组团前往上海、苏州、南京等地开展宣传推介;推出慢游卡感恩回馈,向工青妇系统的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赠送价值1000余万元的21000多张慢游卡;在第十一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与去哪儿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卖出慢游卡4300多张等等。(邱汝泉 摄)

  保护和发展好自然、文化“双生态”,一直是武夷山致力追求的目标。2015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武夷山的绿色生态、“万里茶道”起点、朱子理学发源地等潜在优势正在陆续释放。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武夷山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要求,大力开展“三比一看”活动,积极融入武夷新区、绿色发展大局,持续实施“一二三五五”发展战略,以“跨越发展年”为工作主线,主动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作为、全新的面貌迈入新常态。

  总投资15亿元的武夷山自驾游营地,已完成投资12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功能及配套最齐全的以自驾游营地为核心的大型旅游综合体。自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最高日接待2万人次。

作为武夷山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万里茶道”起点下梅,目前已完成雕塑、广场、旅游线路等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4年成功举办第三届“万里茶道”市长峰会,全年接待游客73000多人次。图为“万里茶道”中蒙俄各沿线城市代表在下梅主题雕塑广场前手牵手相约共同发展。(丁李青 摄)

  严格生态保护, 提升区域竞争力

  一直以来,武夷山市紧紧扭住生态这个牛鼻子,无论是自然生态的保护,还是文化生态的保护开发,一切以保护生态为衡量标准,让良好的生态成为武夷山永久的竞争力和发展力。

  在自然生态保护上,大力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区域竞争新优势。深入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规范采伐审批管理。探索创新生态管护机制,建立2000万元的市级生态保护基金,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租赁、收储试点工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0.4%,生态公益林比例在全国县级市中保持第一。严厉整治破坏生态行为,去年以来,整治违规开垦茶山2.88万亩,关停非法采砂场6家。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严把新引进项目关口,加强企业污水、废气和烟尘等排放监测管理。加大环境质量监测,一季度空气质量在全省14个纳入排名的县级市中位列第一。

  在文化生态保护上,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一方面全力对现有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收集、归档和活态传承,如对朱子文化、万里茶道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活动来推动对文化的保护力度,建设相关硬件保护设施,规范旅游线路,增强品牌影响力,从而保护好文化生态。同时,深度挖掘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特色资源,实施武夷宫提升改造项目,全面开展余庆桥、文庙(崇圣祠、明伦堂)、朱子社仓等文物修缮工程。继续跟踪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遗工作,开展非遗传承人评选,出台武夷山市专利资助和奖励管理办法。

总投资2.3亿元,占地1.7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380人的武夷水秀,是武夷山新的夜间文化旅游项目。自5月10日开演以来,已成功演出44场,接待观众6万多人次,门票收入490多万元。(衷柏夷 摄)

  为推进文旅融合,武夷山市策划、建设一批凸显武夷山水、茶道、朱子、柳永、闽越、红色等文化的旅游产品。继2014年成功举办第三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今年又举全市之力重点打造朱子文化品牌,已开展朱子文化活态传承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两讲“武夷书院讲坛”,共邀请两岸四位高层次专家主讲。并积极筹办纪念朱熹诞辰885周年暨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活动,推进五夫镇十项保护建设和实施“五大工程”。为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实、更活、更新,武夷山在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面实施乡村旅游行动计划,结合村情乡情挖掘乡村文化,举办节庆活动,推出“民俗游”、“农家游”、“休闲游”等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容量,完善文化生态。

  具有旅游咨询、门票销售、智能化管理等14项服务功能的景区游客中心项目,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自2014年3月动工以来,已完成1.9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主体施工、游客中心主楼封顶,力争游客主通道6月30日前投入使用。(林小明 摄)

  加快产业转型,迈入经济新常态

  旅游业、茶业是武夷山的主导产业,武夷山积极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用项目促转型,用项目转业态、用项目构筑经济发展新格局。主要是按照省、南平市“三比一看”和“要实要干要拼”的要求,从项目入手,加大旅游、茶产业培育力度,全力促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促进重点工作有效落实,促进支持政策用好用足。今年1—4月,全市生产总值16.78亿元(一季度),比增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4亿元,比增2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亿元,比增12.9%;旅游接待总人数358.34万人次,比增31.33%;旅游总收入50.79亿元,比增17.56%;财政总收入3.46亿元,比增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