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六一”比“欢庆六一”更显节日的真义

01.06.2016  10:27

  六一即将来临,无论对于山区或是城市的孩子们来讲,这一天都会让他们期待已久。有的早早就开始计划这一天要如何安排:第二天不用早早被叫起、可以在家里看喜欢看的动画片、可以上网回看平时喜欢而又错过的电视节目、可以约上几个小伙伴到家里聚一聚……当然,这或许只是孩子的想法而已。

  事实上,真正到了这一天,早早的计划会因为学校的活动或家长的安排而化为泡影。从现行的放假安排看,如果六一没有和双休日或其他节假日相连,一般情况只是当天才放假。而说是放假其实只是不安排上课而已,却不是真正的放假。这一天,学校为了赋予这个节日更多的意义和内涵,都会用来开展一些活动,最常见的是文艺汇演和系列评比。对于文艺汇演,如果是孩子自己参加节目表演,更是要提前花好多时间用于无数次的编排合练。如果孩子没有节目,那也得在台下顶着烈日当一名不大情愿的观众。至于画画、书法、黑板报、趣味体育比赛等评比,也只是学校或培训机构为了所谓的“氛围营造”和“才艺展示”而开展,实际有多少是孩子真心自愿快乐地参与,又有多少是老师的指定和家长的极力要求呢?

  笔者认为,“六一”这个节日的主角是孩子,大人或学校的越俎代庖只能让原本课业负担过重的孩子更累更忙,甚至因为过多过早关注汇演、评比的结果,让孩子陷于暴躁和焦虑之中。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原本是法定保护儿童权益的节日却变成孩子心中的“六一劫”。我们的本意只是想让他们享有更多快乐,没想到在孩子的心里快乐却变成连“六一”都无法触及的奢侈。

  我们不可否认,在节日到来之际,学校或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各种大型活动来展示才艺、展现风采、得到锻炼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以成人意志全程操控,让孩子完全按照大人的安排,那对于孩子来讲,“六一”都不是孩子的专属节日,而变成了大人在和孩子抢节日了。笔者认为,在这个国际化的节日里,节日里的内涵可以有很多,活动安排也可以丰富多彩,但都不能缺少儿童自主性的体现。无论家长给孩子们买再好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无论学校给孩子颁发再多的奖状、给孩子再多的机会站在舞台中央展示自我,都不如让孩子来按照他们的天性和想法去安排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要不妨碍他人,安全可以得到保证,可以说,在这个节日里,天大地大,孩子最大。

  笔者认为,“欢庆”有度才能“欢乐”无数,在这个属于孩子的专属节日,我们大人不妨在给予他们服务和保障他们安全的时候,静静地陪伴在他们身边当一回“看客”。(泉州市丰泽区委文明办洪春来供稿)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