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启程 科考将呈现四大亮点

31.10.2014  12:15

10月30日,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三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启程,开始执行为期约163天的科考任务。第三十一次南极考察,也是我国自1984年开展南极考察以来,30年科研、后勤保障等方面发展情况的一次集中展示。30年后,中国南极科考再次出发,开启全新征程。

伴着汽笛的长鸣声,雪龙船缓缓驶离码头,科考队员自发在上下几层船舷边整齐排列,面向码头上的欢送人群,一遍遍大声喊着“再见”。红色国旗和蓝色的南极科考队旗帜,分别在船这头和岸那头舞动。

30日上午,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三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准时启程,向地球另一端的冰雪大陆出发。曾在第二十九次南极科考担任考察队领队的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第三十一次南极考察是“十二五”期间一次重要的考察活动,也是自1984年开展南极考察以来30年科研、后勤保障等方面发展情况的一次集中展示。这次考察,可以说是中国南极科考30年后的再次出发。

科考将呈四大亮点,将首次在南极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数据

本次考察队由281名队员组成,将执行“一船三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任务。雪龙船从上海出发后,计划经由澳大利亚到达中山站,再经南极罗斯海,到达新西兰进行补给,二次回到中山站完成预定任务后,经由澳大利亚回国,计划于2015年4月10日左右返回上海港,总航程约3万海里,历时约163天。

据曲探宙介绍,此次科考主要有四大亮点:一是在第二十九次极地科考昆仑站成功进行深冰芯试钻探的基础上,正式开展深冰芯钻探以及天文观测等科考任务;二是将首次在罗斯海地区进行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考察等;三是将在极地科学考察工作中研究、运用机器人等新技术;四是将借助国际合作平台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使我国极地科研工作融入国际极地科考工作中。除此之外,本次考察还将回收第二十九次、三十次南极考察队布放在普里兹湾海域的4套锚系潜标和6套海底地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