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治水 务求实效
城市有水,便有了灵气。福州自建城以来就与水密不可分。福州城区共有107条内河,分属白马河、晋安河、磨洋河、光明港、新店片区、南台岛等六大水系,总长约244公里,河网密度之大,名列国内城市前茅。
“十二五”以来,我市综合采用驳岸整修、截污、清淤、景观建设等措施开展内河综合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内涝频发、内河黑臭、部分河道沿河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水系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始终牵动着党委、政府的心。昨日发布的《福州市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回应社会关切,直面水系治理的难点、痛点,向这个“老大难”再次宣战。《方案》是如何制定的?将从哪些方面、哪些项目着手?将采取哪些举措,实现怎样的效果?
内涝治理
全面提升主城区排涝能力
【分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在2017年台风主汛期前,完成晋安河重点段疏浚、清障和生态驳岸改造,增加晋安河过流能力;完成井店湖、桂后浦溪湖、义井溪湖、温泉公园湖、斗门地下调蓄池、洋下湖(洋下海绵公园)等四湖一池一园(扩容、新挖)建设;完成五四片排涝站、水闸等改造,完善五四片、湖前片,福州火车站南北广场、洋下片等重要易涝点治理。
中期目标:在2018年台风主汛期前,完成晋安河口直排闽江通道工程、桂后浦溪分流工程,进一步完善晋安河、洋下河内涝治理;通过组建水系统一调控机构,对湖、库、闸、站、河联调联排,实现内河水量合理分配、排涝调度优化提升。
远期目标:在2020年底前,完成江北城区山洪防治与生态补水工程,全面提升主城区排涝能力,大部分区域达到20年一遇。
【总体策略】
从高水高排、扩河快排、分流畅排、泵站抽排、水系连通、蓄滞并举、水土保持、科学调度、建章立制等方面着手。
【主要项目】
1.实施江北城区山洪防治及生态补水工程
正在实施的高水高排项目是在江北城区沿山地从西面、北面到东面兴建排洪隧洞,拦截汇水面积44.2平方公里的5年~50年一遇山洪直排闽江。工程分为西线、北线和东线,沿途设置12座截洪坝,5个向内河补水的支洞。线路全长29.92公里,2020年底完工。
2.实施两个分流工程
其中,桂后浦溪分流工程将在新店涧田村新建桂后浦溪湖,新建泵站和隧洞分流桂后浦溪洪涝水至登云水库,充分利用登云水库现有调蓄能力,实现错峰排洪。工程实施后可较好缓解火车站南北广场、洋下片内涝问题。晋安河下游直通闽江北港工程将在晋安河河口,结合红星地块改造,新挖约50米宽河道,出口穿越排尾路、江滨路、闽江防洪堤,采用有压箱涵直排晋安河涝水进入闽江。
3.实施水系连通工程
实施江北城区华林河、光明港二支河水系连通工程。
4.实施“五湖二池三园”蓄滞水体工程
改造扩容井店湖,新建桂后浦溪湖,新建义井溪湖,改造扩容温泉公园湖体,新建晋安湖;新建斗门地下调蓄池、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地下调蓄池;新建洋下海绵公园、八一水库下游雨洪公园、斗顶水库下游雨洪公园。以上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增加调蓄库容159万立方米。
黑臭水体治理
2020年底 四城区河道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分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7年底,建设3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修复完善现有截污系统,建成一批河道截污渠;全面完成地下雨污水管网排查,建设雨、污水管网各50公里;实现四城区42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质主要指标达地表V类水标准的河道增至20条以上。
中期目标:到2018年底再建成一批河道截污渠;建成2座外江补水泵站、4座内河景观水闸,4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再建设雨、污水管网50公里;初步建成雨、污水管网信息化平台;基本消除四城区黑臭水体,50%以上内河水体水质主要指标达地表V类水标准。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建设雨、污水管网各100公里;全面建成并投用地下雨、污水管网信息化平台,四城区河道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80%以上内河水质主要指标稳定在地表V类水标准。
【总体策略】
从控源治污、沿河截污、内河清淤、管网清疏、水多水动、生态修复、完善制度等方面着手。
【主要项目】
1.建设修复沿河截污系统,系统改造全市沿河排水口
到2017年底,改造完成屏东河、树兜河、东西河等20条河道约50公里沿河截污系统,新建7个约19.5公里沿河截污系统;到2020年底,改造完善39条河道沿河截污管网60.5公里,新建57条河道沿河截污调蓄系统217.2公里。
全市沿河排水口(含截污调蓄系统溢流口)系统改造。到2017年底,结合晋安河拓宽改造工程先实施晋安河流域沿河截污系统和排水口改造。
2.实施内河清淤
2017年计划对35条河道开展清淤疏浚工作,清淤量约97.9万立方米。到2020年底,对63条河道分片开展清淤工作,计划总清淤量约287.5万立方米。
3.建设补水泵站
加快江北城区高水高排和南台岛沿江梁厝、阳岐等双向排涝站建设,把闽江水引进来。2017年建成投用阳岐排涝站,2018年建成投用梁厝排涝站。
4.建设4处内河水量调度设施
2017年底前,结合内河水量调配专项研究成果,在新西河—大庆河交界口、琼东河—晋安河交界口、屏东河—龙峰河交界口、凤坂河—东湖交界口等处新建4个水量调度设施,解决12条河道水量少和水动力弱问题。
5.建设增强水动力的设施
在五四河、东西河、光明港二支河等水动力差的东西向河道增设推流设施。
污染源治理
遏制面源污染杜绝污水偷排
【分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2017年底前,加大水质监测和主要污染源监控力度,对内河沿岸餐饮及洗浴业、工业企业、医疗行业等超标排放污水限期整改;加大污染源巡查执法力度,杜绝污水偷排。
中期目标:2018年底前,继续严密监控内河水质和主要污染源,督促中心城区超标排放企业和重点污染企业搬迁或改造提升。
远期目标:2020年底前,建立健全内河污染源巡查和水质监控机制,消除沿岸生产经营污水对内河水质影响。
【总体策略】
从雨污分流、严密监测、杜绝超排、严格执法、杜绝偷排等方面着手。
【主要项目】
1.实施沿岸餐饮洗浴业污水治理和隔油池规范化建设工程
对城区内河沿岸289家餐饮店、洗浴店排放的污水实施治理及隔油池规范化建设。
2.实施沿岸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整治工程
对城区内河沿岸107家工业企业污水治理设施实施改造提升,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对其中已接管的46家工业企业实施规范化排污口并安装流量计;对未接管的51家工业企业安装污染源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实现有效监控。
3.实施沿岸违建小作坊取缔工程
对城区内河沿岸76家违法建筑、存在污染隐患的小作坊实施取缔。
4.实施内河水质自动监测监控和研究工程
新建6个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城区白马河斗池路桥、彬德闸、晋安河三孔闸、光明港九孔闸、龙津河港头、洋洽河等6个重点内河及河段水质实施实时远程监控。
水系周边环境整治
更亲水更绿色 更休闲更便民
【分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7年底,完成沿河16个旧屋区(棚屋区)拆迁,建设完善滨河绿带和步行道。
中期目标:到2018年底,完成沿河3片旧屋区(棚屋区)拆迁,建设完善滨河绿带和步行道。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完成沿河4片旧屋区(棚屋区)拆迁,建设完善滨河绿带和步行道。
【总体策略】
从拆违、建路、种树、亮灯、建景等方面着手,增加亲水性和游览性,实现“一河两渠两带两路”标准断面建设,改善水系周边环境。
【主要项目】
1.继续推进旧屋区成片改造工作
优先开展沿河旧屋区改造,有条件的成片改造,暂时不成熟的先拆除河道绿线范围。2017年除已列入旧改计划的沿河旧屋区外,计划拆除沿河绿线范围内的产权房屋约18万平方米。
2.建设“一河两渠两带两路”
在完成绿线范围内拆迁拆违工作的基础上,到2020年,共新增滨河绿带195.7万平方米,新增滨河步行道150.1公里。其中,2017年计划新建滨河绿地91.9万平方米。
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务求实现“三大转变”
9月20日,我市启动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先行实施首批31个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同时,成立了由市领导带队,市建委、市水利局、市环保局、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城区水系综合治理课题组。
连日来,课题组反复进行现场踏勘、系统分析、专题研究,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倾听诉求,针对不同专题梳理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工程效益性分析,汇总生成具体项目。在研究措施时,课题组综合考虑了福州的山川水系、地理地形地势地貌、风情雨情水文水情等因素,提出了整体的解决方案。
据介绍,此次福州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将遵循生态理念,实现从单一的治理思维向整体修复、系统治理的转变,从单纯的工程措施向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转变,从资金的分散安排向整合使用集中发力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