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故事:劳模检察官石华的创新故事

30.03.2015  22:09

福建检察网3月30日讯(郑天兰 夏祥剑) 一位省、市“双劳模”,没有躺在功劳薄上“歇息”,而是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新起点,继续维护公平正义,彰显法律的温度和人文情怀。他,就是厦门市翔安区检察院办公室主任石华。

石华今年42岁,2002年和2013年,先后获评厦门市和福建省劳动模范,期间还入围“中国好人榜。”一位检察官,为何会成立一个“创新工作室”呢?“跟我的工作经历和体会有关。”石华说。

1996年,石华政法大学毕业后,分配厦门工作,在办案中参加了一些志愿活动,并有了特别的体会,“对违法人员,法律要威严;但对他们困难的家属,还要有人性的一面。

2003年,石华到新成立的翔安区检察院工作,并把志愿服务精神带到新岗位,提议、策划和推出了建立青少年检察服务站、涉案未成年人就业帮教服务站、巡回检察工作平台、社区检察官室等司法创新举措,不仅让基层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关怀,还在短短七年时间里,为翔安区检察院完成从市级到全省、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三连跳”,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14年4月,以石华名字命名的“石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同时设立领导、创意、技术、理论、后勤、文宣六个小组,工作目标是既体现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又要彰显法律的亲和力和人文情怀。

创新工作室”成立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公开听证会是重要成果之一。去年8月,蔡某酒后殴打妻子,被妻子所开烤肉店员工吴某用撬刀捅成重伤。收到该案后,翔安区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该案系由被害人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所致,被害人存在重大过错,吴某出于局外人义愤而将被害人捅伤,但认罪态度好并获得被害人谅解,具备监管条件,是可以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为了让变更强制措施的程序更透明公正,检察官创造性举办了全省首例捕后羁押审查公开听证会……最终,公安机关根据听证会建议,变更了对嫌犯的强制措施。接着,在总结几起听证会基础上,他们又适时出台了《检察听证实施办法》,将做法制度化。

石华说,多一份创新多一份爱,“创新将促使检察机制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更好地彰显公平正义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