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联合梯田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9.03.2016  12:25

  近日, 农业部公布了《关于公布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尤溪联合梯田等17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名单。通知要求,列入预备名单的遗产所在地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完善保护规划,健全保护机制,强化管理措施,推动遗产所在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依据《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经主管部门遴选推荐、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评委评审等程序,最终确定了福建尤溪联合梯田等17个传统农业系统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具体如下: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农业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

  江苏泰兴银杏栽培系统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

  安徽寿县芍陂(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山东枣庄古枣林

  山东乐陵枣林复合系统

  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及古枣树群落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联合梯田上榜啦!

  联合梯田分布在联东、联南、联西、东边、云山、连云等多个村庄,海拔在500至900米的大山岙里,连延数十里。

  流光溢彩,云上的梯田,古朴的民宅就矗立在竹林边,袅袅的炊烟,仿佛时光都停住了,走进去,你就成了别人的风景。

  尤溪联合梯田上榜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那么你知道什么是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吗?耐心往下看~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

  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应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方面有显著特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以及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

发展历程2002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2012年3月 农业部公布《关于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标准条件、申报程序和相关工作要求。2013年5月 农业部公布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试点”数量最多的中国,已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申报和评选体系。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逐渐得到重视。 评选标准 历史性

  1.历史起源:指系统所在地是有据可考的主要物种的原产地和相关技术的创造地,或者该系统的主要物种和相关技术在中国有过重大改进。

  2.历史长度:指该系统以及所包含的物种、知识、技术、景观等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至少有100年历史。

系统性

  1.物质与产品:指该系统的直接产品及其对于当地居民的食物安全、生计安全、原料供给、人类福祉方面的保障能力。基本要求:具有独具特色和显著地理特征的产品。

  2.生态系统服务:指该系统在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价值。基本要求:至少具备上述两项功能且作用明显。

  3.知识与技术体系:指在生物资源利用、种植、养殖、水土管理、景观保持、产品加工、病虫草害防治、规避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的知识与技术,并对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以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基本要求:知识与技术系统较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4.景观与美学:指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生存智慧,具有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力的景观生态特征,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有较高价值。基本要求: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一定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

  5.精神与文化:指该系统拥有文化多样性,在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哲学、生活和艺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基本要求: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持续性

  1.自然适应:指该系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所表现出的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的恢复能力。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2.人文发展:指该系统通过其多功能特性表现出的在食物、就业、增收等方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能力。基本要求:能够保障区域内基本生计安全。

濒危性

  1)变化趋势:指该系统过去50年来的变化情况与未来趋势,包括物种丰富程度、传统技术使用程度、景观稳定性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程度。基本要求:丰富程度处于下降趋势。

  2)胁迫因素:指影响该系统健康维持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等自然因素和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新技术、外来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多少和强度。基本要求:受到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

示范性

  1.参与情况:指系统内居民的认可与参与程度,需要有公示及反馈信息。基本要求:50%以上的居民支持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2.可进入性:指进入该系统的方便程度与交通条件。基本要求:进入困难较少。

  3.可推广性:指该系统及其技术与知识对于其他地区的推广应用价值。基本要求: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保障性

  1.组织建设: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基本要求: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人员。

  2.制度建设:指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制定的《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完成情况,要求包括明确的政策措施、监督和奖惩手段等。基本要求:基本完成《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制定工作。

  3.规划编制:指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编制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要求包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变化、现状与价值的系统分析,提出明确的保护目标、相应的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