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放牛"梦想激发出的一支雪域支教队
9日,教师节前夕,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张杰收到了节日快乐的祝福短信。短信来自近5000公里外的西藏拉萨市当雄县,一个名叫格桑旺姆的学生。
每年乘坐超过60个小时的车程,跨越4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将宝贵的暑假时间留给西藏的孩子们。6年来,一个叫竹蜻蜓的支教队,组织一群群厦门大学的支教队员,前赴后继奔赴高原,为那里的学生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窗户。
这个支教队的成立源于一个孩子的“放牛”梦想。“2008年,在念青唐古拉山当雄县,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在述说自己的梦想时,仅仅用了两个字:放牛!”邸嫱,厦门大学竹蜻蜓支教队原队长,也是当年厦门大学赴藏登山队的队员。她说,这简单而又沉重的话语,让登山队员们久久不能平静。
当雄县是拉萨市唯一的一个纯牧业县,海拔超过4300米,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很多孩子上高中前从未离开过县里。2009年开始,每年的8月初,竹蜻蜓支教队从厦门出发奔赴当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支教生活。“一支笔,一份鼓励;一本书,一份知识;一个梦想,一份希望。”支教过程中,队员们一边传授知识,一边为孩子们点亮延伸梦想的酥油灯。
今年8月2日,31名支教队员,先乘大巴车近10个小时,然后坐了55个小时左右的火车,来到当雄县三所学校,捐赠1510册书籍、冬天衣物和书包200余件、文具2400套、蜡笔1200套,七巧板和学生画板等益智玩具1200套。
海洋馆、轮船、海豚……每次支教活动期间,支教队都会在学校操场举办系列图片展,开设美术课。“我们每年都会有几位来自艺术学院的支教队员,孩子们生活里的色彩太少了,希望能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孩子们的想象力,缩短他们与外面世界的距离。”支教队员利娟说。
在今年的学生集体画作上,可以看到,上面布满了会飞的马,蓝色的太阳和五彩的银河,五年级四班的格桑梅朵还画了一栋张着翅膀的教学楼。当雄县完全小学校长洛多说:“支教队带来很多新的思想,现在孩子们能画出很多山外的世界,希望这样的支教能够坚持下去。”
六年雪域,一片初心。今年刚成为厦门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朱伟峰,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到当雄支教。他说:“我不希望孩子们记住我,只希望他们能够多一点知识,多一个梦想。我梦想毕业后能够成为一名教师,为更多的孩子点亮人生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