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女童梦中走动疑梦游 医生:大多在青春期自愈

24.07.2015  17:59

  关注理由 午睡正酣,2岁半的小彤(化名)突然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冲到客厅,大喊“我要奶奶”。奶奶惊醒了,连声呼唤小彤,但小彤好像没听见,径直跑到窗边,对着空荡荡的窗外,不停地念叨“奶奶”,爷爷慌忙跟上去,把她抱回床上。

  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郭敬民说,小彤很可能是梦游。梦游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大多发生在6~12岁。福州3家医院的医生昨都表示,梦游大多在青春期自愈,家长不必过于惊恐,只要不是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发作次数不多,一般无需治疗,但发作时应注意看护,防止意外发生。

   梦中走动 却听不到看不到

  小彤住在福州鼓楼区六一路。妈妈陈女士说,小彤睡觉常说梦话,有时会突然坐起来,大叫“走开”“不要盖被子”,偶尔还会尿床、哭鼻子,拍一拍安抚几句,小彤又躺下,很快睡着。

  上周,小彤睡午觉,突然爬起来,冲到客厅找奶奶,当时,奶奶就躺在旁边,小彤却没看到。奶奶大喊,“我在这!”小彤也没听见,赤着脚冲到窗口。爷爷慌忙跟上去,俯身说,“奶奶在床上!”可小彤的眼睛半睁半闭,迷茫地盯着窗外,嘴里还在叫“我要奶奶”。爷爷挺纳闷,往窗外一看,只看得到一片高楼,他只得把小彤抱回床上,小彤看了奶奶一眼,才躺下睡着。

  郭敬民说,小彤的神经系统未发现病变,睡眠中突然起身走动,醒来后却一点也不记得,很可能是梦游。据该院门诊的不完全统计,常梦游的儿童占3%~8%。

  “是遗传吗?”奶奶这才想起,小彤的爸爸读小学时,也曾半夜在房里走动,父母喊他,他不搭理,踢到床角,才回床躺下,次日醒来,他一直捂着脚趾喊疼,却想不起夜里的事。

   儿童更易梦游 进青春期大多自愈

  “梦游的儿童不少。”福州儿童医院心理咨询科的主治医师陈敏榕说,100个小孩中可能有5个曾梦游,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小孩,梦游几率更大。

  梦游的小孩,眼睛半睁或全睁着,会起身坐床上、穿衣服、走动、搓被子、喃喃自语等,还可能伴有夜惊和遗尿,行动迟缓而单调,缺乏目的性,但家长可能毫不知晓,睡醒后小孩也记不得。

  陈敏榕分析,主要原因是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慢了一拍”,白天的神经刺激、兴奋,都容易泛化为夜间的行为,进入青春期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梦游症大多会自愈。

  “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于成人。”省立医院睡眠专科的主任医师魏世超说,梦游大多发作在入睡后1个多小时到3小时之间,部分患者可能是日常生活规律紊乱,或遭遇压力、睡眠不足等诱发的,或者某种原因导致睡眠过深,如服用安眠药,少数的梦游者会做出复杂的动作,像烧水、做饭、出门等,但也可能是过度劳累等诱发的,梦游者较少作出伤害性的进攻行为。

  魏世超说,少数儿童在脑部感染、脑外伤或癫痫、癔症时,也可能并发梦游,为此,要确诊梦游,最好到医院检查,做颅脑磁共振和睡眠监测,排除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不要惊扰 注意监护

  “别惊扰梦游的人,防止意识发生混乱!”郭敬民医生说,梦游时没有自主意识,容易受到伤害,例如摔倒、被利器戳伤、溺水,甚至从窗户、阳台翻身爬出,或打开煤气灶开关、溜出室外等,持续4~6分钟。为此,门窗要安装护栏,门最好反锁,锐利器械要保管好。

  看到梦游的人,不要大声喊叫,最好不叫醒他们,跟在后面看护,轻轻地牵他们上床,并且哄睡,不要当面谈论,避免增加小孩的紧张情绪。陈敏榕医生也不主张叫醒,她说,梦游时处在半梦半醒间,被强制叫醒,可能受刺激,会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

  魏世超医生提醒,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尤其是小孩在睡前不要听恐怖故事,不要做剧烈运动。记者 陈燕燕 实习生 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