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叟”何振岱:孤标傲岸一高士 教泽广布“十才女”
【人物名片】
何振岱(1867~1952)字梅生,号心与、悦明居士、龙珠居士,晚号梅叟、觉庐老人、圆修老人、南华老人等,晚年自号梅叟。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祖籍福清南华。近代诗歌史上,著名诗人,学者,同光派闽派殿军人物。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
1897年中光绪丁酉科福建第四名举人。1898年入名儒、词学家谢章铤门下。3次考进士均落第。科举废止后,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沈葆桢之子)聘为藩署文案。沈离职后何振岱到上海柯鸿年家司笔墨兼教读其子女,不久结识了老乡陈衍。辛亥革命后,与陈衍同回福州。何振岱应聘为福建省盐运使刘鸿寿西席,居住光禄坊与陈衍对门。1915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建西湖公园,倡议重修《西湖志》,何振岱任总纂。1916年,何振岱应聘编撰《福建通志》的《艺文》和《列传》部分,历八年至1924年完成。1923年何振岱应老朋友柯鸿年之邀往北京任柯家教读。20世纪20年代后期旅京期间曾参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选目工作,名列编委名单之中。1936年,日本侵扰北京,何振岱回榕,从此再未离开。
福州新闻网记者 王礼林
何振岱
“来从霜后看湖天,碧不如春净可怜。六扇晴窗生潋滟,数株红叶作风烟。”这首绝句名叫《西湖观濮轩》,出自清末至民国时期福州一位文豪之手。近一百年前,一个主张学诗“以学宋为主,而不以宗宋自限”、名叫“同光体”的诗派席卷全国,该诗派中最重要一支力量的“闽家军”里,有两位是邻居的诗人,他们都从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大光里走出来。一个叫陈衍,一个叫何振岱。
何振岱究竟是何许人也?“诗书画皆称绝一时”“其培养的十才女个个不凡”“是个有气节的正直文人”……这是民间对何振岱为人及其一生成就的评价。何振岱究竟心中墨水几何,有个小故事可见一斑:帝师陈宝琛晚年垂暮力衰,在应付不周时专门请何振岱代笔弄墨。
古人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视为才子的标准,而何振岱恰以“诗书琴画”享誉于世。其诗作深微淡远、疏宕幽逸,在“同光体”闽派中独树一帜;其深研各家书论经典,书法融碑帖于一炉,极具清刚之气;其善绘画,所做山水、花鸟画清隽飘逸,称绝一时,尤好画梅,以“梅叟”自居,所画梅花清雅淡丽、栩栩如生;其还好琴,工七弦琴,最擅《高山流水》《平阳落雁》,琴艺中阳刚中和之美,音色明亮饱满,高朗纯粹,与被誉为民国古琴第一人的杨宗稷齐名。
何振岱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的性情中人。其秉性刚爽,当时的福建省政府主席刘建绪拟请代作贺蒋介石六十大寿文章,送润笔3000元,谁知何振岱,宁守贫不奉承,坚辞不为;其又古道心肠,时人冲他“心好”,常把弃婴放其家门口,何振岱常是先嘱人喂养,接着再花钱送到“上门奶妈”处喂养。尤值称道的是,他在大是大非前立场分明,在抗战期间,福州沦陷,他卖文的生计中断,日军曾慕名托人聘他为顾问,但纵使贫病交加,何振岱也严辞拒绝,拒当汉奸,尽显一代名儒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