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军根基”到“行业标准” 百年马尾造船厂再谱新篇章

30.03.2017  01:25
  •   搬迁至粗芦岛的马尾造船厂航拍图,可以清晰看到建造中的深海采矿船与半潜式居住辅助平台。新华网 涂天翔 摄

      新华网福州3月29日电(记者 王凡凡 实习生 林千琦)深海采矿船、半潜式居住辅助平台、集装箱船、水下机器人、甲板吊车……红色、黄色、橙色、蓝色、黑色、白色……步入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尾造船)尚未完全配置到位的新厂区――福州连江粗芦岛,无人机才一升高,记者立刻感觉“很不淡定”:眼睛分辨力与知识储备量显然都不够了。

      “不是怕别的,是怕你们进去迷路了出不来,” 船坞旁,面对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登上那红白相间“大家伙”的记者,负责把门的工人笑着一直摆手,轻轻地“补上了一刀”。原来,这个“大家伙”正是半潜式居住辅助平台,上面配备了可以容纳500人居住的房间,同时还有健身房、医疗房等用来满足船员日常的需求,真的有点复杂神秘呢。

      船坞另一端正在加紧建造的是一艘深海采矿船。据介绍,这是一艘全球首制的227米深海采矿船。目前,该船已完成船体部分,正着手配置完整的矿物开采、水下机器人、大型甲板吊车、直升机平台等设备。未来它将具备于2500米深海区域采矿作业能力,可以装载矿货39000吨。

      与热闹密集的作业区相比,马尾造船办公区显得十分安静空旷。面向大门的广场上,矗立着沈葆桢的雕像,正是他,在150年前,作为清朝首任船政大臣主持建造了马尾造船厂,即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雕像左边、飘着五星红旗的旗杆下面,是一座新建的、却用繁体字写着“总务处”的纪念性仿欧式小塔楼,提示着这个单位曾经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王朝开展了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866年,其代表人物、一心想自造战舰以加强海防的闽浙总督左宗棠亲自选址,并请来了沈葆桢。马尾造船厂应运而生,占地600亩、设备齐全、规模宏大,在远东地区首屈一指。

      此后30多年里,马尾造船厂共造出了40艘舰船,占当时国内总量的70%,组建了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并为北洋、南洋两支水师配备了大量舰船,输送了大量人才。后来,孙中山先生曾因此对它大加赞叹:“足为海军根基”。但好景不长,随着中法马江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的连续惨败,1907年,马尾造船厂停止了造船,之后就一直在在打烂――修复――再打烂――再修复的圈子里轮回。直到1950年,当解放军开进马尾时,船厂已是满目荒凉,杂草丛生,只有一座轮机车间的破厂房和积满淤泥的船坞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有过“远东第一船厂”的辉煌。

  •   全球首制227米深海采矿船完成船体部分,正在装备完整的水下开采设备。新华网 涂天翔 摄

      马尾造船厂再次频频进入人们视野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

      “从2007年起,我们开始转型生产特种船舶,经济效益越来越好的同时,在业界和社会中的名气越来越大,客人也越来越多。”陪同采访的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敦莲女士告诉记者。

      “建造700TEU集装箱船是一个转折点。我们第一艘集装箱船在德国汉堡交付时还曾引起过轰动,因为无论是质量、性价比都远远优于其他同类船舶。之后,我们的集装箱船就成了行业内的一个标准,其他船厂交付船只时,都要以我们的集装箱船为标准来评判是否合格。”李敦莲女士回忆道。

      根据发展需要,2016年,在马尾造船厂成立150周年之际,其主体部分搬迁到了新址――连江粗芦岛,占地面积达1060亩且港阔水深,大大提升了建造大型特种船舶的条件。

      相关资料表明,通过不断学习和消化,目前马尾造船已在培养出一支200多人的船舶研发设计团队,建立起自有技术体系,并成功地研制出75米平台供应船、60米平台供应船、86米平台供应溢油回收船、60米维护工作船等各类船型。2016年年底,吴有生院士工作站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顺利落户福建,标志着马尾造船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有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2月27日,马尾造船再次迎来一个重要节点,其承建的首艘可装载1162个标准集装箱的支线型集装箱船正式点火开工。据介绍,这艘船具有高效、绿色、节能等优点,性能目前居世界先进行列,船东一口气就定制了12艘。

      “我们希望能在新厂区开启马尾造船下一个150年的更好的篇章,”李敦莲表示。

  •   俯视半潜式居住辅助平台,红白相间,英姿飒爽。新华网 涂天翔 摄

  •   工人们在采矿船上作业,为采矿船配置完整的矿物开采、水下机器人、大型甲板吊车、直升机平台等设备。新华网 实习生林千琦 摄

  •   建造中的半潜式居住辅助平台,橙色的厢体将用于装载直升飞机。新华网 涂天翔 摄

  •   马尾造船厂的工人从船坞上走来,向镜头露出笑脸。新华网 涂天翔 摄

  •   马尾造船厂的原址,一层是轮机车间,未来将作为马尾船政文化的一环展出。新华网 涂天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