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核安全是社会问题 需普及公众核应急知识
中外核专家:核安全是社会问题 需普及公众核应急知识
中新社合肥11月4日电 (记者 吴兰)11月2至4日,第二届核能安全技术高峰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举行。来自国际能源署、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组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ITER)、日本原子力学会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相关核学会、院所的300余名核领域专家学者参加此次论坛。与会专家认为,公众接受与风险认知成为关注焦点。核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普及公众的核应急知识。
福岛核事故对国际核能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各涉核电国家均组织了专门队伍,研究和吸取福岛核事故的教训,开展核电安全的大检查,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当前,核应急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凸显,国际核应急管理和技术领域的新发展新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新的挑战。
据悉,是届论坛针对核能领域目前发展现状,结合中国“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围绕“核能安全、公众认知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核能发展或核能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社会因素、伦理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当然也必然包括技术因素。出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考虑,必须考虑政府和工业界之外其他声音和观点持续关注与介入,其中公众应在其中发挥愈发重要作用。作为公众参与的代表——第三方机构,包括科学界,对于中国核能科学、持续与包容性发展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名誉理事长、中核集团科技委主任潘自强院士,认为内陆核电完全可以达到不低于滨海核电的安全水平,使得环境风险低于社会或公众可接受的水平。
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李冠兴院士认为,核电发展关乎公众利益,只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使得创新引领新常态,才能持续不断改进和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吴宜灿研究员介绍,对于先进核能系统安全研究与思考,核能快速发展使得公众接受度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关注问题,并提出了“四个革新”:在理念革新上,安全目标要从技术重返社会;在技术革新上,不能无限制复杂化纵深防御来解决安全问题,革新型反应堆技术才是最终发展出路;在方法革新上必须重视理论引导,采用系统化评价体系;在措施革新上,在政府、工业界和社会之间,应建立和通过“第三方”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国环境保护部华东监督站俞军主任指出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公众对于核能的接受性成为核电发展面临主要问题之一,应该建设公众、监管以及业主之间良性的核安全生态链。
日本原子力学会副会长、东京大学教授上坂充介绍后福岛时代日本核电的发展,提出安全的保护目标是公众,日本目前主要工作是帮助福岛疏散人员快速返回家园,重新开始新生活。
中核集团于俊崇院士认为,日本福岛核事故首先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是全民族与核相关的基础知识教育和核安全文化素养。
中国科技部ITER中心罗德隆主任认为,核安全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是核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聚变方面,由于世界上还没有建成聚变堆,开展ITER计划也是探索形成聚变核安全标准和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ITER组织和各参与方按照法国核安全法律法规及项目自身特点梳理完善ITER计划中安全重要部件的相关核安全要求。中方也正在对承担的制造任务,解析、梳理相关核安全要求,逐步形成ITER计划中方核安全管理规范。
目前,国际聚变界在核安全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还很不足,需要继续深入开展相关工作。与会专家认为,广大社会公众对涉核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不断增加,需要大力普及核电安全和核应急知识,创新公众沟通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