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变公厕 为何不等一等真相

29.08.2014  18:03

  有媒体爆料,安徽驻台州商会投资约2000万元想在浙江温岭市成立一家校车公司,却称当地政府不批准,致使52辆新校车撂荒农村近1年沦为公厕。当地政府回应称,温岭市校车市场已近饱和,没必要成立校车公司。据@温岭发布最新消息称,市教育局已经明确拒绝了该公司申请,该公司在未取得许可证的情况下,购买了52辆“校车”,这家公司的车根本不能称作是“校车”。(8月28日新华社)

  不是汽车上面标有“校车”二字便是校车了,成为校车必须有校车使用许可证。校车使用许可证是汽车变为校车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因为涉及车辆是否符合国标、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驾驶人是否合格等。这是一个系统的审查,很严格的。既然52辆所谓的校车并无许可证,当然不能称之为“校车”。

  “校车”撂荒变公厕争议的焦点是:到底是政府故意卡企业的脖子,还是企业冒进、违规前行?尽管双方都有回应,但依然停留在口水之争上。客观来说,企业愿意提供校车服务,并且愿意以一种“公益”的态度去做,这是好事。但企业应该明白,校车关系到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马虎不得,校车也不是越多越好,适当即可。

  在“校车撂荒变公厕”一事中,值得警惕的是:网络舆论动辄举起道德审判的大棒。似乎企业愿意以“公益”身份提供校车服务,便天然占据了道德优势;而政府以“市场饱和”为由拒绝申请,便被视为同道德对立、与法理不容。对校车变公厕一事,我们为何不能等一等真相呢?现在,已经有公司表示愿意接受这批车,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了。(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