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升书记接受校报专访畅谈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感想

03.04.2015  13:39

日前,校报就我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专访了校党委书记黄汉升教授,黄汉升教授畅谈了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感想,并从特色、成效和启示等方面介绍了我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工作经验。现将访谈全文《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是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里程碑——访校党委书记黄汉升教授》转载如下:

 

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是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里程碑

——访校党委书记黄汉升教授

 

文明花开,喜报迎春。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表彰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我校作为全省唯一高校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我校继连续六届荣获省级文明学校,2005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后获得的又一殊荣。就此,我们采访了我校党委书记黄汉升教授。

记者:我校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对此,您有什么感想?

黄汉升:“全国文明单位”是中央文明委授予创建单位的最高荣誉。我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对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肯定和认可,实现了几代师大人一直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我感觉,这一荣誉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学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就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目标,前后经历了30年的时间,现在终于如愿以偿。这一荣誉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省委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的有力指导,得益于学校历届党政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更是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执着追求、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过程中,包括离退休教职员工在内的广大师生为学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付出了很大努力,用现在很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蛮拼的”。因此,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学校历届的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我深切感受到要建设好一所大学,校园建设文明建设十分重要。因此,大家要倍加珍惜这一来自不易的崇高荣誉,一如既往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得更美丽、更文明、更和谐,不断增强师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实力,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记者:刚才您讲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可以说是圆了几代师大人的梦。您觉得我校精神文明创建的特色和亮点在哪里?

黄汉升:长期以来,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志愿服务、文明风尚传播、思想政治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若干在全国高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是志愿服务品牌化。我校是全国首家成批对外派出汉语教学志愿者的高校,自2003年以来已选派13批共880多名优秀志愿者赴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开展汉语支教活动,并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美国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志愿者多次受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支教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外,2002年至今,我校还向西部地区派出13批共92名研究生西部支教团员,该团队曾被授予“福建省新长征突击队”、福建省第三届十佳志愿服务集体奖等荣誉,并入选“2007年感动福建十大年度人物”。

二是文明传播网络化。“五四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教育体系、“五微五阵地”、学生服务联动中心的经验做法受到了省领导的关注。苏树林省长批示:“福建师大的‘五微五阵地’建设很好,既可以帮助学生,又可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新华社《动态清样》、《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等媒体纷纷聚焦报道。省委副书记于伟国称赞学生服务联动协调中心是服务学生的一项创新举措,解决好联系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效很显著,很有意义,很值得肯定。我校新媒体工作还获得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利用新媒体开辟育人新天地——福建师范大学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微”体系》一文,被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刊物录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希望进一步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好新媒体优势,结合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现实需求,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省领导苏树林、陈桦、叶双瑜、李红等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我校的新媒体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要求总结推广我校经验做法。

三是办事服务优质化。在全省高校率先设立学生办事大厅、学生服务联动协调中心,在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奖助学金发放、学生理赔、就业政策咨询、后勤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八个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九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校院两级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制,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校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三年来共发放奖助学金1.51亿元,惠及学生104622人次,实现“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

记者: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全力支持,付出不少。您认为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学校取得了什么实实在在的的成效?

黄汉升: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重在过程。近年来,学校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和动力,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具体而言,我感觉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鼓舞了士气。在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过程中,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奋斗。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既激励了人心,又增强了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信心与决心,对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是推动了发展。学校实现了从省属重点大学到省部共建大学的飞跃,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最近,中国校友会网和中国管理科学院武书连先后公布了大学排行榜,我校综合实力分别居第91名、93名,整体实力稳居全国百强行列。

三是提升了素质。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先进典型评选、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固化以制,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曾荣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涌现出“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第三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有3人(团体)入选“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同时,校园好人现象频现,为社会传播了强大正能量。

四是美化了环境。近年来,学校以山水学村建设为目标,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目前我校校园绿化率达40%左右,基本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良好生态格局。学校多次荣获花园式单位、福建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组织优秀单位、福建省爱鸟护鸟文明单位等荣誉。

记者:一路走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探索和实践对从新的起点出发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有什么启示?

黄汉升:回顾福建师范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远与近的关系。高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把长远目标与现实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深厚底蕴的大学,我们始终坚持把“建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建成广大师生、校友的精神家园”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在此目标定位下,学校十分注重近期目标的不断实现,坚持把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主要任务,致力于从通过努力能够办得到、做得好的事情做起,以勤勤恳恳、点点滴滴、扎扎实实的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二是大与小的关系。高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立足大局、服务大局,从大局出发,往大处着眼,又要注重从小事、小节、小处着力。近年来,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谋划,突出抓大事,致力于改革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的特色和亮点。与此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抓好师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深入开展文明有礼培育活动,整体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现校园文明程度的稳步提升。

三是上与下的关系。高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上下齐心,共同推进。既需要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又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精神文明创建既能够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又能热在基层、热在群众,从而形成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近年来学校坚持“师生所望就是工作所向”的理念,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健全心系师生、马上就办的联动服务机制,积极为师生排忧解难,打造幸福温馨师大,直接推动一批问题的有效解决,巩固和发展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四是标与本的关系。高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统筹兼顾、标本结合。长期以来,学校把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师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主题校园文化活动中,努力营造力争上游、和谐共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学校也十分注重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文明考评机制,定期开展文明学院、文明处室、文明宿舍、文明餐厅等培育和评选活动,把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五是魂与体的关系。高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做到魂与体的有机统一。文化是大学之“魂”,是一所大学内在品质和外在影响的根本体现。学校始终把大学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校训校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大学精神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和教师、学生、干部、后勤等各个群体。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大学之“魂”的丰富载体,提升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特别是我们紧紧抓住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课等新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师大好故事、师大好声音、师大好精神、师大好榜样等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项目,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成为提供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平台。

回望过去,我们倍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学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后,要求更高,使命更强,我们要以此为新的契机,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创建为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再添新的动力。

(宣传部   黄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