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好学校:宁德市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国学情、慈善心、明伦志

20.10.2014  12:03

  2014年6月3日,《蔡威传》出版发行了。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每位教师都获赠一本厚厚的宁德名人传记图书。校园内,老师们争相阅读着。书中的章节印证了上世纪20年代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成为宁德市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红色的火种因此传播宁川大地。

  历史再往上追溯,北宋嘉祐(1058)年间,这里建起了明伦堂,成为古代宁德的兴学、崇儒、齐家、治国的学宫。一路风雨,历尽苍桑,从明伦小学到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作为宁德市校史最长的学校之一,学校为培养一方贤达立下汗马功劳。承载着文化积淀和红色记忆的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在乐享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立德树人,使国学成为学校师生的精神标识。学校以塑造教师“师德高尚,身心健康,业务精湛,敢为人先”和培养学生“德范体健,自律雅行,扬长乐学,勇于创新”为目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身边好学校。

  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2382名学生, 129名在编教职员工,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43名,全国、省、市优秀教师20多人,大部分教师担任省、市级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近年来,有10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级发表论文或获奖。学校先后获得 “中国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全国艺术人才选拔活动”金奖、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少先队先锋大队、宁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蕉城区校园文化评比一等奖、蕉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80多项荣誉称号。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逐步凸显。

  国学情

  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校园内的明伦堂遗址,积淀了近千年光阴的轮转、变迁,见证过几百代学子的印迹。独具儒雅人格的气场和弘扬国学、立德树人的精神,使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与众不同。学校给予的人生记忆,除学业之外,更是一份人格的完善和文化的厚重。

  2012年,学校把传统国学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核心,培养师生的雅行人格,凝练“明伦、立志、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把校园环境设施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学校的各种标牌精致、规范,校门、校牌设计整洁大方,建有体现学校弘扬国学、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的文化建筑;校园门口“明伦”文化石景观与校内走道的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文化墙遥相呼映。有规范的宣传橱窗、阅报栏,走廊、过道和室外墙裙的《弟子规》与楼道的《三字经》,栋梁悬挂与环境相协调的名人画像、论语名言、古诗字画。

  学校把国学课程文化建设作为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内涵发展的有力抓手,夯实了传统教育的学科课程,开发了以《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还开设《诗配画》《国学研究性学习》《古诗欣赏》等多种独居学校特色综合实践课程,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并提升到文化层面来管理,在课程建设、体系确立、评价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组织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每年举办“校园读书文化节”,利用国学经典诵读、国学大讲坛、读书演讲和闲置图书交易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多读经典,读好国学。

  家长行动

  2012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举办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二年级的50名家长踊跃报名,积极参加与孩子一起的亲子共读《三字经》活动。12月,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家长委员会成员在家长傅雄森的倡导下,积极为明伦堂募捐,共捐202588.2元,专项用于蕉城区国学教育示范基地——明伦堂的仿古维修。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为学校的国学教育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慈善心

  心存善念,多行善举。2010年12月3日,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发出了倡议书,倡议全校少先队员们为五年(4)班的林其炜同学募捐活动。林其炜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因腿患“强直性脊柱炎”,无法正常走路,住进了宁德市医院治疗,未愈,又上省城医院诊治。更不幸的是,他的妈妈为维持生计,操劳过度,落下了恶性淋巴瘤,也在省肿瘤医院治疗,每天需支付昂贵的医药费。父亲一边忙着打工,一边又要照顾病重的母亲。姐姐在第十中学就读。林家的家庭经济十分拮据,无法再为其炜同学继续复诊。在其家庭遇此不幸之时,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的领导与老师、学生发扬慈善之心,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这个困难家庭以帮助,帮助他走过人生最困难的时期。12月10日是周末,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政教处主任陈文和五年级四班的两位老师陈金华、陈彩莲,少先队员林品凤、黄源以及蕉城在线的两位记者小汤和张凡,一起前往蕉南下宅园村灰炉弄的林其炜同学家里慰问,代表学校对林其炜同学的关心,带着全校少先队员对林其炜同学的爱心的慰问。在林其炜的家里,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的老师们询问了林其炜和他母亲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表达了学校师生的关切与仁爱之心,送上了少先队员捐款17455元,鼓励林其炜同学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并通过电话与在福州陪伴他母亲治疗的林其炜的父亲表示慰问。林其炜同学的奶奶对我们的慈善爱心非常感动,不断地流泪道谢。

  2011年5月30日上午,因患白血病还在福州协和医院治疗的张慧玲同学,他的父亲来到学校。在小会议室,黄校长把全校同学的募捐款22800多元,交给了张仰忠。张仰忠非常激动,接过捐款后,连忙把自己制作的锦旗“倾心教导育桃李、无微不至播真爱”递给黄校长,连声说:“一小是真正的慈善的校园啊!我们无限感激一小这个好学校!

  2012年5月24日上午,陈文和王小琴老师,以及五年级一班的两个少先队员,带着一小全体学生对林杭同学的爱心,来到家住蕉城区蕉城南华新园小区的林杭同学住宅进行慰问。林杭同学的妈妈和阿姨在家里热情接待我们。同班同学给林杭献上鲜花,表达一小少先队员的爱心问候和美好祝福。他的妈妈林丰清女士告诉说,林杭在小时候就开始发病,先是手脚浮肿,到身体浮肿。经医院检查为肾综合症。为了治病,家里已经卖掉了房子,带着小林杭到福州总院,到河南省专科医院进行治疗。五年过去了,也没有找到彻底治愈的办法。王小琴老师把一小同学捐款的15300元钱交给了林杭同学的母亲林丰清女士。她们无比感动,不断地感谢一小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对林杭的爱心帮助和救助。林杭同学也抺着眼泪无比感激。

  老师的学校情怀

  王小琴老师是学校的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在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王老师对一小的感悟是:我是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的老师,在这所学校的丰厚传统文化积淀的熏陶下,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作为一名教师,我把“一切为了孩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逐步树立了“甘做绿叶,甘为园丁”的信念,模范地履行师德规范,为人师表。从教以来,我总是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勤勤恳恳地教书,兢兢业业地育人。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以高尚的人格感染着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着学生,以真诚的师爱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沿着几十年的教坛之路走来,我们曾有年轻气盛的躁动、有浅尝甘霖的欣喜、有屡遭挫折的痛楚,也有不眠不休的焦虑。但在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这样的校园里,孩子们清纯的眼眸给了我们力量,领导关切的话语给了我们力量,同事们的微笑给了我们鼓励,家长的信任给了我们信心。我想,教育最能够吸引我们的莫过于在伴随着孩子们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同样也体验着成长的艰辛与欢乐,真正体会到教师是光荣的、教书是严肃的、讲台是神圣的;教育情感的投入、教育观念的转型、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艺术的创新;不断迸发的创新火花,不断涌现的改革激情。我为自己能从事这种绵延亘古、传递未来的职业而骄傲和自豪!

  校友的评价

  离开母校几十年了,今天回到童年时代的母校——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回想起学生时代的那些人、那些事,我真是有点心潮澎湃的感觉。现在,学校变化很大,变得更美了,文化气息更深厚了。这是2013年大年初三,在学校举办的校友新春茶话会上,白发苍苍的退休老同志的心声。

  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以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严谨有序的校园生活、团结向上的校风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