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贷悄然“走红” 网贷平台风控措施仍欠缺

21.04.2016  17:09

  不要任何人担保,只要动一动手指,填写相关资料,就能预支消费;更有甚者,只需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贷款上万元……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分期贷款平台悄然“走红”。与此同时,大学生因进行高额网贷消费透支生活费,甚至违约被告上法庭的事件屡有发生。

  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大学生们会怎么花?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进行调查。

   校园网贷容易“上瘾”

  从食堂、宿舍楼道、学生街到厕所墙壁,大到海报小到卡片,在记者走访的几家高校中,都能见到“分期乐”“趣分期”等网贷平台的广告,有的还会发布“招聘校园代理兼职”的广告。

  记者采访了几位使用校园网贷的学生。其中一位学生祝鑫(化名)在读大三,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万元。上个月,他“血拼”了苹果6S手机和一部数码相机后,一下子用光了额度。这些贷款将分12期还完,加上利息,每月还款金额近2400元。

  “要还贷了才发现压力山大,不兼职的话根本还不上这钱。”祝鑫无奈地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像祝鑫这样的“冲动型贷款”的学生为数不少。而网贷平台的“便捷”“快速”变相鼓励了这种冲动。

  记者梳理后发现,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与银行传统商贷模式相比,校园网贷“到款快”极具诱惑力。在校园广告中,各大网贷平台纷纷提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大多是“通过率高,贷款额度高,手续简单,速度快”“一张身份证贷款”“三分钟极速审核放贷”等。记者联系到盛典分期福大校区的校园经理胡同学,他介绍,该平台会通过面签、购物时视频确认、电话回访等方式确认本人贷款,以防止出现冒用风险。但他同时坦言,为了抢占客户,不少平台并没有相应的风控措施,很多网贷平台不需要“面签”,学生只需简单上传相关身份信息,不需担保即可申请到贷款。随后,记者在一个叫“我来贷”的平台上,验证了胡同学说的话。该平台贷款额度在1500—8000元之间,只需要提供学生证、身份证还有银行卡,随后自己注册操作就可以了,整个过程不需要签订协议、合同或者面签,而且一天就能迅速到款。

  另外,“分期”“免息”等购物模式削弱了学生们的警惕性。记者搜索几个网贷平台发现,这些平台包罗万象,既有限时优惠的相机、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也有箱包、手表等购物精品。不管上述哪一个服务,都可以分期月供。在一个热门网站,记者看到,除了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还打出了“全场免息、直降5亿”的诱人字眼。网站介绍显示,2015年9月1日上线活动营销栏目,推出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分期购物节”,21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此外,该网站专门开辟了热门网游的游戏点券的分期付款,页面显示,限时抢购的满减电子券当日被抢空。

  而在淘宝等购物平台上,不少学生也反映,在付款时平台会自动跳出“蚂蚁花呗”等自动借贷页面,误点了一两次后发现预支消费方便,就慢慢“上瘾”了。

   背后风险不容忽视

  “实际上,正是出于对大学生不理性消费风险的评估,这几年来,大学生信用卡的办理门槛已经大大变高了。”招商银行福州分行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2009年以前,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一度火爆,其间不少同学刷卡冲动消费,一不小心就沦为“卡奴”,有同学甚至依靠申请助学贷款来还卡。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此后,包括招行、兴业等多家银行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其他银行则也纷纷抬高了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门槛。

  传统借贷渠道日趋保守,校园网贷的便捷优势无疑对学生吸引力巨大。但是,这些平台真的只有便捷,没有风险吗?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还款时一旦发生逾期,随之而来的“利滚利”更是十分惊人。“名校贷”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还有少数小贷公司会收取贷款金额7%至8%作为违约金。不仅违约金吓人,有的平台还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务费,比如,明面上是每个月5%的利率,可还设置了5%的服务费,而这些还款细节,在学生前期咨询时,很多公司客服的态度模棱两可,记者致电某平台咨询业务时,得到的回答是“具体的还款逾期办法,要看合同细则,你还没贷款,我也解释不清楚”。

  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资金紧张,很容易还不上贷款。记者从多个平台了解到,在平台签约时,都会要求学生留下家长、辅导员电话等,一旦逾期三个月未还款,就会催促家长代为还款。此外,记者从菠萝贷平台负责人处了解到,该平台与几家银行征信系统合作,一旦学生恶意欠款,则会上信用“黑名单”,会影响到今后的购房和买车。

  “还款困难户”的学生,除了找家里的“坚强后盾”外,受访者中有的通过兼职打工, 有的则选择冒险“拆东墙补西墙”——再借一家平台补上家的亏空。这样带来的恶性循环,无论对社会和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风险。

   大学生消费观需引导

  不过,尽管隐患重重,仍有一些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新兴事物,不能将校园网贷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在监管上迅速跟上。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虽然校园网贷饱受诟病,但校园网贷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经济,能在短时间内将较低利率的贷款资金交到用户手中,确是急人所需,特别是面对当下大学生创业的浪潮,这种高效的资金融通渠道给予有想法有干劲但缺乏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莫大的支持。关键是需要加强监管。” 福建创元律师事务所蔡思斌律师说。

  省消协投诉监督部段主任认为,校园网贷破局,不仅依赖监管部门和财经素养教育的跟进,同样学校有义务帮助学生端正消费观,明确过度借贷、冲动消费的后果。

  “校园网贷是馅饼还是陷阱,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说,网贷进校园,给一些有需要的同学解燃眉之急。但从诸多案例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借贷不少都是花在手机、电脑、衣服等炫耀性消费上。这说明大学生亟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把金钱和时间花在最具长远利益的事情上。此外,还要补上大学生“财商”教育短板,学会驾驭金钱、建立风险意识,把提前消费、信贷投资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记者 谢婷 实习生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