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行业标准空白 中国优质乳工程技术规范在闽发布

21.08.2018  11:31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1日电(林晓丹)20日,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厦门正式发布《中国优质乳工程技术规范》,并正式实施优质乳标识制度。

中国优质乳工程技术规范》在厦门发布,意味着长期以来中国奶业该项标准缺失得到了填补。林晓丹 摄

  据了解,只有通过中国优质乳工程“四全复评审”的乳企,才能使用“优质乳工程标识”。

  当天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优质乳工程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顾佳升说,这是中国优质乳工程推行以来,首度正式公布技术规范,意味着长期以来中国奶业该项标准缺失得到了填补。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的信任值下滑,国外品牌攻城略地,蚕食中国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的乳制品达247万吨,折合成原奶1485吨,占国内产量的40.6%。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允许很多乳制品可以添加“复原乳”,导致大批进口大包奶粉倾销国内市场,不断冲击中国奶牛养殖业,致使中国奶业的“产业基础”持续失血。

  另一方面,行业标准的缺失还导致国产奶与进口奶日趋同质化。中国现行的奶业行业标准(2010年版)曾因门槛低饱受诟病, 这一问题导致原奶品质参差不齐,不得不采用超高温的过热加工方式,导致国产奶陷入与进口奶的同质化竞争中。

  面对国际奶业激烈的竞争,《中国优质乳工程技术规范》应运而生。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希望,全新标准的实施能推动中国奶业格局结构性调整,改变中国奶业长期被进口奶占据的尴尬局面。

台湾乳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东海大学畜产与生物科技学系荣誉教授施宗雄。林晓丹 摄

  台湾乳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东海大学畜产与生物科技学系荣誉教授施宗雄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1986年起,台湾开始推行“鲜奶标章”制度,以对抗洋牛奶的冲击。拥有“鲜奶标章”的牛奶,从奶牛产奶,到在商超上架,一般在48小时以内。台湾的“鲜奶”,实际上就是低温的巴氏鲜奶。

  实施“鲜奶标章”制度30多年,台湾消费者普遍接受新鲜的牛奶营养价值更高。台湾本土乳企打起“差异化”牌,建立起品类竞争壁垒,由此打赢洋牛奶。施宗雄表示,“优质乳工程标识”与台湾“鲜奶标章”很像,“可能大陆奶业未来会发展得更好。”(完)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