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阵营竞选总干事:柯将获80万票赢选战
台北市长候选人连胜文(右)与柯文哲(左)。(台媒图)
连身文与柯文哲条件对比
原标题:姚立明称80万票胜选柯文哲阵营赶紧消毒
台海网11月10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无党籍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阵营竞选总干事姚立明9日在公开演讲时大胆分析,柯文哲将获得80万票赢得选战。不过,姚立明这番谈话立即引发争议,遭到批评“太骄傲”,柯营干部澄清指出,选情“不容乐观,天天都是难关”,必须戒慎恐惧。
姚立明9日表示,以往台北市“蓝大于绿”的板块,今年恐不复见;若以总投票数150万票计算,以目前柯文哲领先民调数据换算,预估柯可拿80多万票,连拿60多万票,很有机会赢得这次台北市长的选举。
虽然姚立明稍后又补充说,“我们不能讲我们领先,要把每天当第一天,继续努力20天。”不过,外界仍解读柯文哲将以获得80万票胜选。姚这席话引发议论,网友批评选战未到最后关头,话不该说那么满,也有人认为应该打“哀兵策略”才对。
针对姚立明失言,柯营人士也开始消毒。竞选顾问洪智坤就在脸书发文表示,未来19天,台北选战必须戒慎恐惧,面对三大难关,柯文哲都可能“领先大半年,输在冲刺线”。
这三大难关是:一、连家庞大的政商资源。二、国民党的组织动员。三、司法检调的伺机介入。
新闻资料:
台北选民年龄分布
2014年9月,台北市20岁以上选民总约为216万左右。青年群体(20-29岁)约为31.3万人,占20岁以上总人数(216.2万人)的14.5%,30-39岁年龄段的45.3万人、40-49岁的41.8万人和50-59岁的41.7万人。其中,所谓的首投族(第一次投票的人),也就是年龄段在20-22岁(2012年曾经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青年人,大约有9万人。
据报道,近几次台北市长选举,投票率最高是1998年马英九、陈水扁和王建煊三强之争,突破8成;最低的是2006年郝龙斌、谢长廷、宋楚瑜和李敖等人混战,投票率仅6成4。2002年马英九与李应元对阵、2010年郝龙斌与苏贞昌对决,投票率均7成左右。
蓝营认为,连胜文民调一路落后,主要是泛蓝选民表态率太低仅6成;反观柯表态率高达9成以上,导致大安文山区应“狂赢”的传统铁票只有小赢。
相关评论:
时评:台北的蓝绿基本盘还存在?
连胜文自被提名以来,民调一直落后柯文哲,王金平乐观评估,“连能赢的成分太高了”,主要理由依旧是蓝绿基本盘,加上国民党基层动员能力。应该说,王发言主要是拉抬一下连胜文的选情,台北选民成分到底该如何分析呢?
1992年,台湾身份证取消省籍登记,改写出生地,那一年领身份证的人,今年约35岁,而35岁以下者占整体选民约30%。
在人口零增长情况下,每四年新增选民数约10%,而每四年减少的选民数也约10%,这一加一减,每四年选民数成分变动约20%,三轮下来,整体选民成分有高达60%的差异。
35岁以下的选民,是“网络乡民世代”,资讯获得主要依靠网络。如陈为廷在“立法院”呛“教育部长”蒋伟宁一事,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观点出现南辕北辙的反差。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乡民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对台湾选举生态造成不小的影响。
2000年,台湾实现首度政党轮替,也正式开启蓝绿争斗的时代;2004年,蓝绿对抗达到巅峰,之后更成为族群动员的图腾;2008年,马英九主打“爱台湾”,称此并非民进党的独享专利,蓝绿对抗虽有所下降,但依旧是盘旋在台湾上空的噩梦;最近两年,社运、学运兴起,抗议低薪、高房价、高失业率等现状。从历史脉络可见,台湾的蓝绿对抗逐渐走下坡路,阶级对抗的问题却越发突出。
王金平以多年前的蓝绿结构分析当今选情,究竟准确与否,还有待投票结果来做最终检验。(作者为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台湾未来事件交易所执行长洪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