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流动在乡间小道的司法服务
13.09.2016 01:12
本文来源: 法院
■流动立案: 服务直达家门
2015年12月,天微熹,柘荣法院的流动诉讼服务车行驶在蜿蜒的乡道上。一辆车、一部移动电话,几位法官轻装上路。
“阿姨,您别急,把借条和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准备好。等车子到您那儿,咱们坐下慢慢说。”车内的导诉员谢昀正在接听该县凤祥村村民王婶预约立案的电话,并为她说明立案流程和所需材料。
“真的不用我上法院?”王婶将信将疑。
“不用,以后邻里街坊闹矛盾,直接拨打便民卡上的电话,我们准来。”谢昀耐心的答复,让王婶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去年初,同村村民老章为了建房子,向王婶借了2万元,原本答应年内就还,谁知过了约定期限许久,还是不见动静。王婶多次上门讨要未果,跟老章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有人给王婶支招,到法院起诉讨个说法,王婶却有了顾虑:“村里到县城来去至少一天光景。地里庄稼谁管?刚出生的孩子谁带?”
恰巧柘荣法院的干警下乡分发便民联系卡,王婶收到一张,便通过上面的电话号码,和法官取得了联系。
流动诉讼服务车抵达后,在谢昀的指导下,王婶进行了简单的立案登记。随后法官们开始帮忙写状子、递材料、拍照取证,忙得不亦乐乎。
当事人老章闻讯赶来,法官立刻抓住双方都在场的机会,展开释法说理。经过一番开导,老章答应先还款5000元,剩下的等年底收成之后连本带息还上,王婶随即撤诉。
据悉,2014年年初,柘荣法院针对全县80%的乡村与城关距离在30公里以上,且大部分山路崎岖,致使山区群众诉讼难的问题,成立了流动诉讼服务中心,以22名青年干警为骨干力量,配备1辆专用巡回服务车辆,全力构建符合柘荣山区特色的司法便民服务网络,努力做到让法官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流动立案,正是流动诉讼服务中心的一大亮点。该中心积极与全县52个偏远乡村、革命老区的村委会签订了“预约立案”联络协议,有立案需求的群众可事先向村委会预约立案,流动服务中心根据预约立案需求,及时派车上门巡回立案。
“柘荣是我省的扶贫重点山区县,住在山坳里的贫困百姓,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空巢老人,或者不及学龄的留守儿童。除了经济困难,他们对法律的认知也几乎一片空白。”说起两年来的流动巡回经历,谢昀感触颇深,“我们到村民家,不外乎是帮着拟写诉状,解答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却可以替他们解除烦恼。冲着这一点,多走些山路,不算什么。”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流动诉讼服务中心已发放便民卡近千张,接受电话咨询400余人次,其中,一小时内上门立案的比率达88%。
■流动调解:
纠纷化于萌芽
今年4月,在流动诉讼服务中心主任蔡春的带领下,一行人急匆匆前往富溪镇。几分钟前,蔡春接到群众电话,说当地村民老游又在吵闹,控诉自己的不幸,场面愈演愈烈。
去年6月10日,老游的儿子小游与小章等人相约出门喝酒吃宵夜。当晚小游回宿舍后,胸口剧烈疼痛,经抢救无效死亡。
痛失儿子的老游夫妇将小章诉至法院,请求人身损害赔偿。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刚透露出让双方调解的意思,情绪激动的老游夫妇便心生误解,以为法官故意偏袒,多次表示要投诉。
对案情风险进行评估后,流动诉讼服务中心主动要求上门帮助老游解开心里的疙瘩。
他们刚一进门,老游夫妇便不由分说,抱着小游的遗像堵在门口。邻里街坊也纷纷前来围观,法官们被夹在中间进退不得,场面相当混乱。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蔡春,面对此情此景,也感到很棘手。
老游不知自己一家情绪失控,是法官优先安抚的对象,只觉得法官来劝解自己,似乎有意包庇小章。蔡春看出了端倪,决定带老游夫妇一同前往小章家协调,当面把矛盾说开。
经过一路的释法说理,以及小章不住的道歉,老游夫妇总算平静了几分。
“这是尸体鉴定报告,法医表示,并不能明确证明小游的猝死和过度饮酒有直接联系。另外,为了让你们安心,我们找了其他各地法院审理的类似案例,你们也参考看看。”蔡春将厚厚一叠材料递给老游。
蔡春明白,当事人对自己有误解,光解释还不顶用,最好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如此一来,才能保障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后的半个月,蔡春频繁走访双方当事人,积极邀请双方亲属参与调解,并联合村干部一同劝说。经过不懈努力,小章主动表示会多替小游照顾老游夫妇,小游父母的愤怒逐渐平息,同意了由小章赔偿3万元的调解方案。这起僵持不下的纠纷终于画下句号。
对流动诉讼服务中心的成员来说,类似这种主动上门平息矛盾的做法,早已形成了常态。在立案过程中,柘荣法院充分利用流动诉讼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坚持县内矛盾实地调解的原则,向各个乡镇全面铺开调解工作。
“和以往的坐堂办案相比,我们到当事人家中,面对面调解,既变被动‘接案’为主动‘迎案’,拉近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也有利于法官找准矛盾症结,进一步疏导当事人。尤其是一些邻里街坊的矛盾,实地走走,和乡亲们唠唠嗑,往往事半功倍。”谈起工作方式的转变,蔡春深有体会。
此外,针对有恶化苗头,以及可能引发涉诉信访的案件,承办法官也会转交到流动诉讼服务中心,进行风险评估。而后,流动诉讼服务中心主动“出击”,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促使多起冲突较为剧烈的涉群体性纠纷得以平息,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
■流动普法:
欢乐之中学法
“啪!”惊堂木一拍,柘荣法院法官陈欢欢清了清嗓子,摆出说书先生的架势,朗声说道:“话说,有户人家的儿子叫小王,半夜偷翻父母的钱包。谁料,竟被父亲抓个现行。父亲气不过,拎起身边的笤帚,就朝儿子一下一下抽打。没多久,小王皮下出血,手指骨折,伤得不轻。说到这,容我打个岔。乡亲们来当一回法官,谈谈老王这事做得对不对,应如何处理?”
这不是说书舞台,而是流动诉讼服务中心的普法活动现场。四面围坐的也不是买票进场的观众,而是附近的村民,有的从自家携带板凳,有的干脆垫张报纸席地而坐。当天,法官们就着乡道,摆上案桌,盖上红布,继续举办“评书普法会”。当陈欢欢提出问题后,旁听群众纷纷给出了答案。
“这不孝子,要我说狠着抽。”旁听的老章嚷着说道,“就我家那小崽子前天还被我拿烧火棍子撵了一顿。这不,安分几天。”
“我说老章你不懂别拿你那套胡扯,法官是文化人,孩子那得教育!”旁听的刘婶似乎对这故事里的小王于心不忍。
……
“乡亲们,孩子的管教,打只是粗暴的应对,关键还是得说理教育。打孩子一样是犯法,故事里的老王就是因为打孩子,被判了一年有期徒刑,缓刑一年。”晓得打孩子得管着手上轻重,却不知打重了还得判刑,小陈的解答引得村民们一阵惊呼。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配上陈欢欢绘声绘色地演讲,村民们不时鼓掌叫好。看完表演的村民老薛表示节目很有意思,一点也不枯燥:“以前我只知道打骂孩子不应该,但有时气起来也管不了那么多,下手难免重一些。今天才知道这也得坐牢。”
据介绍,柘荣法院之所以采取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是因为该院发现传统普法一般采用发放资料、张贴标语、制作专栏等形式,大部分群众不愿意看,不愿意学,效果自然跟不上,想要让普法内容深入人心,就必须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于是,该院通过大胆创新和不断实践,除了“评书普法会”,还采用了小品、歌舞、露天法庭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力争让每一堂法治课都具备实用性、趣味性。
除此之外,流动诉讼服务中心的成员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十分注重收集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典型案例,并据此进行脚本创作,精心编排节目,切实做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如果老百姓在笑一笑、乐一乐的同时,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法治意识得到提升,那我们的工作也就有了回报。”演出经验丰富的陈欢欢道出了心中的期待。
流动立案、流动调解、流动普法……如今,流动诉讼服务车依旧驰骋在乡间小道上,传达着“群众在哪里,司法服务就去哪里”的真挚情感。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林倩
本文来源: 法院
13.09.2016 01:12
仙游法院创新提炼“三多四化”金融审判执行机制
自金融审判专业合议庭设立至今,法院
龙岩新罗法院诉前化解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日讯 日前,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