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守霖:三尺法台尽显为民本色

22.05.2014  18:06
  日前,记者荣幸参加了福州中院机关举行的“学习焦裕禄岗位当先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演讲比赛。这场比赛以说身边事、学身边人为主题,讴歌长年工作在办案岗位上哪些默默无闻的法官,讴歌哪些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感人故事,少年庭副庭长林守霖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是一名军人,曾经是部队副团级干部,立过功,受过奖,却钟情于法律。1999年转业时,他选择了法院,为了能够成为一名专业的法官,已经本科毕业的他,从头开始,大专、本科、研究生,终于取得了法律硕士学位。他精于办案,十五年来所办案件没有一件被发回、被改判,没有一件被投诉、被信访;他勤于钻研,先后在《人民司法》《刑事审判参考》等法学界著名刊物上发表过20多篇法律文章。由于长期加班加点伏案阅卷,过分的劳累而悄然侵蚀着他的身体。他的颈椎病及腰椎突出已十分严重,如今时常站着查阅考宗。2013年底,在一次办案过程中,他的右脚脚踝严重扭伤,并且越肿越大,疼痛难忍。医生警告他,这可是骨裂,再不好好休息,恐怕长时间才能痊愈。可他为能尽快能回到工作岗位就找到“借口”。他告诉医生:“可原告正等着赔偿款做手术治疗呢,绝不能因为我原因给耽误了”。的确,他就这样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进法庭,艰难地登上审判席。就在那一瞬间,原本争吵不休的当事人一下安静了下来。庭审结束后,原告含着泪,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说道“您这样的法官,我服!

---这是该庭参加演讲比赛选手最流畅一段台词、一段引起长时间掌声的表白。

林守霖法官今年五十出头,军人特有哪种坚毅和执着体现在他的每起案件办理当中,尤其是每逢案件涉及到未成年被告或无辜孩子,他始终以父亲般的胸怀呵护着包容着。据了解,2011年10月,一场夺子大战官司闹到了福州中院。原来当事人阿强(化名)和阿玲(化名)因家庭纠葛造成感情破裂,2003年离了婚,双方起初约定女儿小丽归阿玲抚养,但一直以来女儿和阿强生活在一起。2007年阿玲不幸罹患精神病,阿强又打算带女儿到香港定居,两家十余年的矛盾从此再次激化。阿强一纸诉状,请求法院判决变更抚养权。终于,争夺女儿抚养权再度暴发,该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历时两年审理与调解,更换了三个合议庭,双方仍然摆出了要不到孩子抚养权绝不罢休态势。面对这么一个烫手山芋,人人犯难。林守霖法官以“让我来吧”态度主动接案。为了从根本上化解这个矛盾纠纷,给这个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环境,他从案子交到他手里那刻起,开始在双方当事人的家中、学校、村委会、司法局等地及相关部门穿梭奔波,他自己也不知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只知道他曾经教小丽的外公外婆计算抚养费多少多少钱,曾经劝说过老人将孩子交给其父亲阿强抚养条件如何如何好;只知道曾经设身处地地开导阿强如何如何换位思考,想想小丽母亲如何如何感受。他告诉记者,在这起案件办理过程中也碰到过钉子,被人驱于门外过、甚至被当事人辱骂过的事。他说,当初男方阿强气势汹汹,以女儿小丽事实抚养为由,听不了一句劝说,还时时冷落前来调解的他。就这样双方僵持着,工作一直停滞不前。同事劝他,你何必费心,工作做了调解也做了,已经仁至义尽,判决了算了。可他却认为,能化解双方矛盾使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被案件牵涉和影响,再苦再累再难,也要把这起案件办理成功。他对记者说:“我也有女儿,我很爱她,但我知道她也爱她的妈妈”,就这样凭着军人特有的韧性,经过无数次劝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被他的真挚和坦诚所感动。在村委会和学校帮助下,在双方当事人亲属和朋友见证下,双方最后达成了调解,小丽继续跟随父亲阿强生活,但必须保障阿玲的探视权。案子结束了,可他的心一直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关心着孩子及父母双方日子过得什么样。2012年初,阿强打来了电话,告诉他今年春节打算带着小丽回家看看阿玲,电话里孩子高兴地喊到“谢谢法官叔叔,我有机会也去看您”,一句纯真的话语,一颗久悬的心才终于让他放下。

据了解,他也是一名老师,有着许许多多学生,有小学到大学的在校生、有陪审员、还有初任法官。每次他们观摩庭审后,他总是穿着法袍,走进学生中,询问他们了解到什么、学到了什么,耐心地解答每一个提问。他说,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听到孩子们嚷着“将来我也要当法官。” 责任编辑:梅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