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占熺:菌草成治理黄河“新式武器” 5年内建50个基地

18.06.2015  22:34

    新华网福州6月18日电(记者 刘丰)今日上午,中国菌草之父、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熺做客新华网6·18直播间,介绍了目前菌草技术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方面的进展。

    记者:就在今天早上,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设立黄河菌草生态基金,并首批募集了100万元。林教授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黄河流域进展的情况。专项基金的设立将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林占熺:30多年来,菌草科学研究与应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目前已从“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菌草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建立起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体系。菌草技术的系列创新,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兴产业---菌草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配套技术,也为菌草学这一新学科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黄河流域菌草生态治理的想法和实验从1997年就开始了,目前福建农林大学成立了两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水沙科学和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菌草技术研究中心也在今天建立。这个项目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次专项基金的设立对菌草技术的研究、运用以及规模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治理黄河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除了政府的支持外,我们也需要民间资金的注入。目前这个项目得到了很多企业界人士的关注。

    例如,黄河阿拉善84公里的河段,每年吹进黄河的流沙就有1亿吨,有了资金之后,就可以通过大规模的菌草种植留住这些黄沙。

    记者:菌草技术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接下来有没有一个中期或者长期的计划。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会在哪里?

    林占熺:菌草技术经过30多年研究,1993年在福建长汀,1997年在黄河流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菌草技术现已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461个县(市、区)推广应用,并传播到全球100个国家,在生态建设、扶贫减困、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实现规模推广。

    未来5年,我们将集中力量解决黄河沿岸菌草生态带和菌草生态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工程技术问题。5年内,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在黄河沿线9省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再建立50个各具特色菌草生态治理示范基地。

    上游以修复植被、涵养水源为主;中游防沙固沙、保持水土、治理荒漠化和盐碱地,以草养畜;下游开发非耕地资源,推动黄河流域菌草生态产业的发展。

    记者:目前菌草技术的研究,除了运用在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还可以运用到哪些领域?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有何进展。

    林占熺:菌草技术是国家战略的一项研究,涉及面很广。除了生态治理,还涉及菌业生产、饲料生产、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等领域。

    另外,菌草在治理生态的同时,还可以产出经济效益。菌草种植成本低,见效快。相比传统植树造林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菌草的生长周期只需要3-4个月,投1能产出2至3,投入产出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