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前:部分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被淘汰属市场竞争常态

11.09.2014  00:19

    新华网福州9月10日电(记者 焦学振 谢丹) 9月9日、10日,“中央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第二站走进泉州,针对近期泉州部分鞋服企业老板失联等引起的评论,泉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伯前接受新华网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有些评论不够客观,极少数鞋服企业、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被淘汰出局,是市场竞争的常态。

    近期,诺奇老板失联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时有人质疑泉州纺织鞋服行业是否寒冬难过?对此,林伯前回应称,极少数鞋服企业、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被淘汰出局,是市场竞争的常态,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情况。实际上,泉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备受关注的纺织鞋服行业迎难而上,已经逐渐站稳脚跟,而泉州对制造业的资金保障应对及时、措施得当。

    据介绍,今年1-7月,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5.12亿元,增长1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11.7%和7.2%。全市37个工业大类中,32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2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11个行业增速20%以上。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主要产业分别增长15.3%、11.4%和10.8%。

    2013年泉州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91.20亿元,占全市GDP的82.2%。林伯前介绍,泉州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为支柱的特点没有改变。在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企业融资困难上,泉州市政府也是着力化解,利用国务院赋予的“金改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体制机制约束,加快构建金融服务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企业存在困难,但银行也存在风险。”林伯前介绍,为了消除银行的顾虑,泉州市财政出资设立专项增信资金,设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共担资金、区域集优风险缓解资金、助保贷风险补偿金等专项增信资金2.7亿元,在为企业提供增信的同时,也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损失进行代偿,调动银行机构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积极性。“这确实也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林伯前说,2013年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20亿元,增长2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今年泉州市设立企业应急保障周转专项资金3.7亿元,为基本面较好、但还贷资金暂时出现困难的重点企业提供“过桥”资金周转。建立资金链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强化监测分析,各县(市、区)每月向市金融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送监测信息;完善会商机制。泉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承诺不减少信贷规模、不釜底抽薪、不提高续贷门槛、不随意抽贷、不随意压贷。

    这只是泉州市政府化解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方面,此外,泉州市政府还力促银企业对接,发展准金融机构,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与此同时,也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