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文明 需要实现“生态有价”

14.04.2020  21:21

  生态文明建设,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五位一体”建设的内容之一。如何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地区都在不断地出“新花样”。近日,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会议,对成都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其中,明确提出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实施“碳惠天府”机制,让诸如:公交出行、节约用水用电、不制造噪音等“举手之劳”的低碳行为,可获得政府奖励。(04月03日,四川日报)

  “生态有价”,顾名思义,就是让生态文明的行为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鼓励和奖励。这是很好的促进和激励生态文明行为的举措。多年来,虽然一直都在提倡保护生态环境,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已经耳熟能详。但是,类似的理念,似乎只是一种口号和倡议,并没有真正有响应的激励措施。这使得很多人出行还是愿意自己开车,为了方便;用水用电的“大手大脚”,显得“任性”;公共场所、夜深人静的高声喧哗、大声说话,彰显“自由”……。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并没有受到指责和惩罚。即使是市民的低碳行为,更多还是自愿,也似乎难以得到社会的褒奖和肯定。成都构建的“碳惠天府”机制,实现“生态有价”,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重大。

  绿色低碳的行为习惯将蔚然成风。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市民的自律,也需要社会外力的推动。由于多年来,对于环保仅仅是在理念、道德层面上进行倡议和引导,缺乏强有力、可量化的机制,让绿色、低碳就仅仅是一种“概念”,显得有些虚无缥缈,甚至不切实际。这也让很多市民对环保、低碳等显得很模糊,甚至有些质疑。这也是社会中,真正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市民较少,更多的是图方便、快捷,甚至显得有些懒散。此次成都市的“碳惠天府”机制的施行,能够让更多很小的低碳、绿色的行为,都可以被奖励,得到该平台的认可,这就能够让更多的市民从小事和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绿色、低碳的好习惯。

  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各地区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低碳经济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经济和环保不再是相互对立的两面,可以实现有机的结合,依然可以发展成为十分成熟、有前途的产业。成都市的“碳惠天府”机制,能够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宗旨。实现“生态有价”,让大家都争做生态文明的“使者”,才会让山更青、水更绿,生活更加美好。(莆田文明网 李航)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