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进一步构建分层次全覆盖住房保障体系 切实增强百姓获得感

14.01.2018  12:10

  2017年年底,公共租赁住房官浔公寓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提供3784套公共租赁住房;各大保障性住房地铁社区均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未来这些桩基之上,由地铁站点、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组成的完整社区,将实现数以万计住房困难市民的安居梦……

  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厦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来,我市延续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民生的理念,坚持“雪中送炭”,重启销售型保障性商品房,进一步构建分层次、全覆盖住房保障体系;同时,创新推进保障性住房地铁社区建设,令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追求“”,更要建得“”,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

  差异化保障让不同人群受益

  去年以来,我市加大力度推进保障性租赁房的配租工作,努力让更多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者有其屋,基本实现了低保家庭“应保尽保”。

  在此基础上,围绕着如何进一步解决“居者有其所”的问题,2017年,我市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将非中低收入群体纳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重启了面向非中低收入人群的销售型保障性商品房。

  现有的保障性租赁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商品房等三种类型保障房,针对不同收入对象实行差异化的住房保障政策,既让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又最大限度地让市民共享住房保障惠民政策。

  注重配套让百姓住得进住得好

  保障性住房主要是为了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要让群众住得进去、住得下来。我市去年还按照“区位好、配套好、品质好、环境好、规模大”的“四好一大”理念,创新推进保障性住房地铁社区,拉开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的大幕。

  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据介绍,4个地铁社区选址均毗邻地铁站点,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资源,建成后,将提供约6.78万套保障性住房。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充分借鉴香港等城市与地区地铁社区综合体的成功经验,在地铁社区里设有教育、医疗、商业、生鲜超市、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地铁社区都将按照绿色建筑二星标准进行建设,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设计,配套建设滨水公园等高品质绿化景观,力求让市民不仅要“住得进”,还要“住得好”。

  同时,高林居住区二期保障性安居工程、东方新城二期等一批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也快马加鞭,力求满足更多需求。(记者 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