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体验”岂能浪费公共救援资源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婷
7月13日,有重庆市民报警称,洪峰正在过境的嘉陵江中有人被困。消防官兵驾冲锋舟沿江寻找1小时发现7名“落水者”,但7人均拒绝救援。他们自称是专业游泳队员,借洪水之力抱团体验“极限漂流”。消防官兵只得一路护送“陪游”,直至一个多小时后7人全部上岸。
当时的嘉陵江,浑黄的江水咆哮着奔腾而去,流速之快俨然一头猛兽。别说人,就连消防冲锋舟都上下颠簸,险些被洪峰冲翻。在发现这7个人时,消防官兵一直处在紧张的救援状态,几名消防官兵相互配合,有人驾驶冲锋舟,有人负责把控速度和方向,有人负责扔救生圈。
都说“大水无情”,洪水确实凶猛难测,它不仅可以淹没岸边滩地,使水下滋生青苔,让涉水者更易滑入深水区;同时还会制造出水底暗流、夺命漩涡和惊涛骇浪,并裹挟着岩石残渣、滚滚泥沙、断木残枝……一路拉高险情指数。就算这7名“落水者”游泳技能高超,自带救生衣、漂浮球等专业装备,稍有不慎便是九死一生。此等“玩命漂流”早已脱离了户外体验和极限运动的范畴,是在不可预测的险情上“跳舞”,是拿生命开玩笑的任性妄为。
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还是在肆意浪费公共资源。众所周知,一旦有洪峰过境,当地政府都会严阵以待。气象、水文、消防、安全监管等部门都会提前发布预警提醒公众防范,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全天备战备勤,适时展开巡逻和施救。而这几位“浪里白条”选择在此时挑战极限,就等于在“制造险情”。而且,在面对救援时他们竟连呼“不要不要”,殊不知在这样的洪峰中,也许正有人遇险,正有人需要救援,他们耽误的,也许是真正遇险之人获救的时间。如此肆意挥霍公共应急救援资源,才是真正的“不要不要”了吧。
其实仔细一想,这样的“任性遇险”甚为熟悉:“驴友”为体验“荒野求生”登山被困的新闻常见报端,远足遭遇雷暴者并不鲜见,野湖畅游溺亡事故也时有发生……越来越多人在探寻“不走寻常路”的乐趣之时,不仅被安全问题来了一记当头棒喝,也白白浪费了有限的救援资源。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公共救援怎样才能不被“任性妄为”挥霍?尽管早在2014年10月,四川亚丁景区就出台了有偿救援制度,成为国内第一个让游客为“任性遇险”埋单的景区。此后被多个景区追仿,也确有减少险情之效。但在还未划进“有偿救援”的区域,冒险取乐的行为依然大量存在,这就亟需结合实际情况对这类任性寻乐的行为进行调查评估,甚至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追究。
毕竟被救与施救,只有形成“实求实应”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让公共资源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