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建低收费村级骨灰楼 破农村殡改难题

29.03.2016  17:38
  

  本报讯 3月19日,松溪县花桥乡九蓬村85岁老人朱金凤去世,遗体火化后,老人的骨灰被子女放进了村骨灰楼。截至目前,松溪县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低收费村级公益性骨灰楼15座。

  为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该县早在十余年前就开始筹划建设村级公益性骨灰楼,以破解农村殡改难题。2005年12月,第一座骨灰楼在离县城40多公里的溪东乡古弄村落成,三层共1080个骨灰盒安放格位,目前已安放骨灰盒110多个。

  据了解,将骨灰盒安放在骨灰楼里,每个费用不超过400元,与一些动辄成千上万元的土葬墓地费用形成鲜明的对比。骨灰楼建成后,古弄村没有增加一座新坟。

  第一座骨灰楼的建成使用在当地引起强烈的反响,该县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低收费骨灰楼建设,并出台了《松溪县2013-2015年村级公益性骨灰楼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在边远乡村建设村级公益性骨灰楼15座。方案明确了在县城规划区外的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建成一座与环境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骨灰楼,以推动农村殡葬改革健康发展。

  渭田镇吴村有600多户、2640人口,过去光是墓地就占用了十多亩山地。2013年底,吴村采取村民集资、捐赠和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一座三层骨灰楼。溪东乡周墩村借鉴古弄村的做法,由村民集资55万元,70多位村民义务劳动两个多月,建起了一座二层骨灰楼。县里推广鼓励建设低收费村级公益性骨灰楼办法出台后,周墩村在原有骨灰楼的基础上,又投入16万元,扩建了一层。

  据悉,骨灰楼建设由乡(镇)政府牵头,以村为单位,可单独建设或者几个相邻村联合建设。每个建设单位都要成立村级骨灰楼建设理事会,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产生理事会成员。村两委和理事会共同酝酿骨灰楼的选址,并征求有关部门、民俗专家和村里有威望的村民的意见,共同参与设计,建设资金筹集主要以本村村民集资和村民自愿捐赠为主。同时,县财政则对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每座骨灰楼补助5万元。(魏农 吕裕康)

  (闽北日报)

【编辑:李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