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交燃烧现场:乘客拼命拍窗 浑身是伤

06.07.2014  19:33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天下午5点左右,杭州闹市区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一辆公交车突然起火燃烧,造成32名乘客受伤。事件发生时,现场市民纷纷自发救援,在消防车赶到之前第一时间救人灭火。

最早看到公交车起火事发的报刊亭老板夫妻俩成了第一时间参与救援的人,他们把店里成箱的矿泉水拎出来,对着没有水源救火而束手无策的路人大喊,这里有水:

报刊亭老板:人身上都起火,头上都是火,能不浇水么。我昆仑山的水全部放在这里,再好的水都浇,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全部随便拿水。

老板娘:我老公就撕开成箱子的水,赶紧往身上泼,往身上泼。

杭州城市应急救援队公羊队杭州支队的王磊,救援演习回来途中遇上事故,利用救援技能,用电瓶车的U形锁砸破了车窗:

王磊:我看到车箱中部在起火,两端很多人在车窗里面拍窗户,就是出不来的样子,然后我就拿我这个U形锁,冲上去砸后侧第二扇的车窗,我们砸了七八下把车窗砸开了,当时连滚带爬地出来三四个男男女女,脸上都乌七八黑了,身上也都有伤,手指头还都血淋淋的。市民有六七个,七八个,好像边上还有,我看到还有穿护士服的,他们拿着灭火器冲过来就往这些人身上喷。

就这样,周围的群众有的灭火,有的砸窗……电动车锁、施工指示牌、铁栅栏,所有能用来砸车窗的物品都成了救援的武器,公交车厚重的玻璃被砸碎的刹那,也砸开了一条通往重生的通道。

在救援的人群中,陆彬彬是其中一员。出生于1992年的陆彬彬个子很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目前在杭州的《今日早报》实习,戴着一幅眼镜斯斯文文。事发时,陆彬彬正好在距离事发地点不到200米的商场,当他听到一声巨响,出于本能就跑过去看,一看现场先是吓一跳,但马上就意识到事情紧急,在这个突发事件现场,这个“菜鸟记者”没有想着抢新闻,而是和其他热心人一起参与了救援:

陆彬彬:突然就听到一声响,一阵烟上来,很多人从那边散开来,有些女的在尖叫。我处于本能就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一看到这个情况,也顾不上拍照了,就直接上去和他们一起抬水管,递灭火器。

在明火被扑灭后,为了让伤者尽快就医,陆彬彬又跑到马路中间拦车,让车主分批把伤员送去医院。就这样,陆彬彬和几个热心市民一起,把10多个伤员抬上了过往车辆,及时送到了医院:

陆彬彬:那条路本身车就堵上了,然后我们就是敲车窗、拦出租车,看到那个旁边有过往的车辆,就直接把他给拦下来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车门一拉就把人送上去。没有人拒绝,最开始有几个人可能不太愿意,但看到伤者这么严重,也不管了。

记者今天在采访他时,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坦言,当时是什么都没想,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的:

陆彬彬:说实话,我现在是后怕的。我当时什么事情都没想,就想着救一个是一个。既然是杭州人嘛,在杭州有这种事情,作为一个市民总要出一把力的。

直到救援结束后,陆彬彬才发现浑身已被喷出的水淋透,而公交车上溅出的火星也使他衣服烧出了不少小洞,手臂也被烫伤。陆彬彬还是一名实习记者,用他话来说,“很想成为一名记者”。但他在突发面前,放弃了采访,选择了救援。

在紧急突发事件现场,先救人还是先采访?是人道主义精神第一,还是职业精神至上?这个问题在新闻界曾反复争论多年。

饥饿的苏丹》是摄影记者凯文·卡特饱受争议的作品,照片中,女童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等候猎食。凯文拍了照片,被指责无视饥饿,没有放下相机去救女孩。

陆彬彬认为对于救人和采访,“我始终觉得,人的生命权是凌驾于采访之上。” 他觉得,自己没做了什么惊天动地,只是做了普通人应该做的事。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及时、理性的群众自救、互救到全面施救,才为伤者赢得了救治的宝贵时间,使这次人为事故的伤亡降到了最低。这次事故中80多名乘客中有32位受伤,目前仍有29名伤者在医院接受救治,其中危重病人15名,但没有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