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衡看“后握手时代”两岸音乐剧合作:从“小梦想”到“大期待”

25.11.2015  10:59

  中新社厦门11月24日电 题:杨忠衡看“后握手时代”两岸音乐剧合作:从“小梦想”到“大期待

  中新社记者 陈悦

  “现在是(两岸领导人)后握手的时代”,在杨忠衡看来,随着两岸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两岸音乐剧合作“碰撞”带来的效果,不是单独一方的制作可以感受到的。

  作为台湾音乐剧开拓者之一,音乐时代剧场艺术总监杨忠衡24日在厦门和大陆闽南大戏院负责人士一起发布双方联合制作的音乐剧《微·信》。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杨忠衡说,当前两岸音乐剧合作有三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微·信》希望能针对此三个“议题”,“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一种新的可能性”。

  杨忠衡所言的第一个“议题”,是两岸合制节目中,如何解决双方在“观点、技术、互信”等方面和谐搭配的问题。他希望两岸能通过这“开创第一次”的《微·信》,“好好合作看看”。

  不过,参与演出的两岸演员对此都充满信心。来自台湾的男一号刘明峰对记者表示,之前通过拍摄宣传片等接触,两岸演员“相处得蛮好”,而作为年轻人,大家也都用微信联络,没有什么差别。

  以“台湾音乐剧三部曲”为代表作,曾多次入围金曲奖的杨忠衡,对制作音乐剧可谓轻车熟路。他关注的第二个“议题”,是两岸音乐剧制作“门槛”越来越高。

  杨忠衡说,音乐剧容易亏损,制作方由此愈加谨慎小心,投入越来越大,目光也集中于几个大牌创作者,这样反而更容易亏损;于是,制作方又更追求高投入,恶性循环之下,音乐剧“门槛”越来越高。

  杨忠衡表示,期待通过尝试“不要给自己那么高的门槛”,《微·信》能找到“正向运营模式”。闽南大戏院常务副总经理、《微·信》制作人罗艳说,《微·信》已确定在厦门、上海、台北等地演出,《微·信》也有制作公司前来洽谈改编电影事宜。

  拓展两岸大市场,或成为《微·信》“正向运营模式”的一个尝试。

  第三个“议题”则在于《微·信》的两岸题材、现代题材。

  杨忠衡说,《微·信》不但是“后握手时代”作品,也试图表现“低头时代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时代里,年轻人遇到的议题和66年前的老一辈是不一样的,两岸年轻人可以成为朋友,可能恋爱。他希望两岸演员,能通过接下来的排练,将这一种状况表现出来。

  在台湾音乐剧界,杨忠衡以创新闻名。早在台湾音乐剧竞相向百老汇看齐之际,他就另辟蹊径制作了一部古典戏剧题材的《梁祝》,《四月望雨》更是破天荒尝试闽南语音乐剧。今次,杨忠衡不走寻常路,拓展到两岸联合制作。专程赶来助阵的老友、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筹备办公室主任王孟超,将《微·信》赞许为“两岸首部合作原创音乐剧”。

  杨忠衡说,一部《微·信》起初是大家“小小的梦想”,现在已成为“大大的期待”,一定要把这部戏“好好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