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120”来了 福建航空医疗救援演练在榕举行

04.06.2016  14:50
  •   福州日报6月4日讯(记者 林晗/文 叶义斌/摄)以前拨打120,来的是救护车,以后拨打120,来的也许就是一架直升飞机。

      昨日上午,由福建省卫计委主办,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急救中心和上海金汇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的“福建省航空医疗救援演练”在我市举行。

      伴随着一阵“突突突”的轰鸣声,一架直升飞机缓缓降落在省急救中心门前的广场上,直升机停稳,舱门打开以后,从舱内走出两名医护人员。地面等待的医护人员快速上前,协助机上医护人员将已陷入昏迷的“重度伤员”转移到地面担架上,并朝急救中心抢救室飞奔而去。

      原来,该“伤员”由于在距离省急救中心约6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并陷入昏迷。经现场医护人员初步判断为颅脑损伤,为争取抢救黄金期,医护人员立即向福建省急救中心申请启动直升机航空救援。30分钟内,直升机到达事故现场,只用了十几分钟便将“伤者”送达省急救中心。

      所谓“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援”也被称为“空中120”,是指将直升机应用于医疗救援工作中,能更快速到达事发地,对病人进行简单处理后运送至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这是目前国际上最高效的急救方式。

      据介绍,此次演练所采用的机型是目前国内唯一为医疗急救专门改造的直升机。记者在现场看到,直升机机舱内犹如一间迷你型ICU重症监护室,担架、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氧气瓶、药箱等急救设备一应俱全。舱内设置7个座位,随行的有2名飞行员、1名急救医生、1名护士。同时配有大型滑动客舱门,方便伤员及装备出入。

      “飞机上还将实现无菌的环境,紧急情况下,飞机上就能手术。”省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除了省立医院,附一医院、福州总院等多家医院也都设有直升机停机坪。此外,省立医院金山分院二期规划也将直升机停机坪纳入建设计划。那么,什么时候会使用“空中120”进行救援?

      “一般情况下,发生紧急情况,市民拨打120,首先赶到的,是最近医院的救护人员,他们会根据病人的危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启用空中救援。”金汇通用航空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病人情况危急,或者事故地点离要前往的医院车程超过1个小时,首先赶到的救护人员就会马上和省急救中心联系,由急救中心呼叫空中救援,同时联系要送往的医院,让这家医院做好准备。

      使用“空中120”,费用需要多少呢?上述负责人坦言,空中救援一次的费用比较高,每小时大约在5万元,甚至可能高达7万元。不过,患者未来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购买一份空中救援意外险。“一年几百元的保费,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者的费用。

  •    福州民用直升机演练急救 全国首例

      福州晚报6月4日讯(记者 朱丹华 何珍/文 叶诚/摄)亟需抢救的病人,最怕救护车堵在路上耽误时间。昨天上午,全国首例民用直升机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在闽侯、连江、福州市区之间精彩上演,这种“空地结合”立体救援模式有望破解堵车僵局。

      昨日演练的模拟场景是,在距离福建省急救中心(省立医院内)约60公里的连江县透堡镇沈海高速路复线宁德段(漳湾至连江浦口)20公里处发生了一起多车追尾的交通事故,一名司机受到剧烈撞击陷入昏迷。连江县120出诊人员初步判断司机受重伤,需要转诊上级医院。为了争取黄金抢救时间,120出诊人员立即申请空中救援。

      接到呼救后的5分钟内,一架为医疗急救专门改造的单发直升机就从闽侯竹岐机场出发,赶赴连江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将“重伤员”从救护车上移至直升机,仅用了10多分钟,便送达省急救中心救治。

      记者看到,直升机的机舱犹如一间“小型ICU”,担架、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氧气瓶、吸痰器、微注泵等急救设备一应俱全。机舱内设7座,可随行两名飞行员、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伤员、一名陪护。机舱内还实现了无菌环境,紧急情况下甚至能在里面做手术。

  •   据了解,此次演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探索“空地结合”的新型救援模式,促进福建省空中立体救援的呼叫流程和应急预案的初步建立。省卫计委应急办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逐步完成、完善空中救援的机制建设。由于涉及各方面环节的协调,在操作设计上还需要不断推进、不断探讨。

      提供直升机的上海金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总经理柯法鑫表示,该公司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在福州、厦门各引进一架直升机并投入运营,明后年在龙岩和南平引进2架直升机,实现“呼叫后一小时内到达”的覆盖全省的紧急救援网络。

      不过,一次直升机救援的运营成本需要数万元,考虑到普通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我省计划通过让市民购买特殊保险或政府补贴等方式,在必要时享受空中急救的便利。柯法鑫透露,该公司目前计划与保险公司展开合作,推出每年仅需几百元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