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15条招牌特色街区统一开街 就在下周二
福州人注意啦!重磅好消息就在下周二!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既承载着城市的过去,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
昨日,记者从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福州市的15条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下周二(21日)将统一开街。开街仪式的主会场设在闽侯县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这些街区包含了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历史环境等要素,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它们将作为福州的新名片,以富有活力的方式,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色。
“绣花”式修复 找回古城记忆
专家表示,按照福州市的相关部署,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不是大拆大建,而是需要精心的“绣花”功夫,通过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修旧如旧,有机更新,用小而美的改造,创造出有影响力、归属感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及空间形态。
一街一特色 展现不同文化
专家表示,15条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将实现“一街一特色”,承载不同文化。据介绍,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有三类模式。
第一类是在原有街区的格局上通过完善街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优化配置街区功能,改善街区整体环境,按照街区“整体保护、有机更新”的原则进行“绣花针”式的打磨,如鼓楼鳌峰坊、永泰登高山、罗源后张街、闽清梅城印记等。
第二类是结合旧改和征迁工作,进行不协调建筑的拆除、整治、改造,通过修缮保护文物、迁建保护历史建筑织补街巷格局,还原历史街区风貌,如福清利桥、台江南公园、长乐和平街、闽侯昙石山、连江温麻等。
最后一类街区位于重要的风貌区、历史地段周边,通过深入挖掘街区周边文化资源,将街区与周边历史沿革要素连点成片,如仓山梁厝、高新区水西林、台江苍霞、马尾船政、仓山烟台山等。
今天带你看一看
1、仓山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规划面积约9.8公顷,一期约5.3公顷。讲到烟台山历史风貌区,首讲罗宅。
罗宅始建于明朝,清朝重建,是一座占地800多平方米、三进七柱的中式庭院,在清朝光绪年间,罗氏后人购买后,一直作为居所,故被称为罗宅。
罗宅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理念。它的花基(土墙的石头基座)比其他地方古建筑的的花基要高很多,南方多雨,为避免洪水浸泡,古人便靠它防水防潮。
还有就是“观音兜”,马鞍墙的一种。起源于福建民居,流传于徽派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符号,外观上呈现多种样式,观音兜、国公帽等,其中观音兜是中间凸起,两边翘角延长,寓意后代长久延续、子孙绵延。
修缮前后:罗宅 实景照片
为了修缮这栋大宅,项目方从全省各地找来62位工匠,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其中14位是非遗技艺传承人,花了18个月时间,才修缮完毕。
一期完成爱国路-乐群路-仓前路-梅坞路沿线及巷道土地收储归整、临搭违建整治、基础配套完善、景观环境改造、公共卫生整治以及旅游业态策划,打造首期特色文化街区,并向市民开放。
2、鼓楼区-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鳌峰坊特色文化街区北至法海路、鳌峰坊及其周边部分区域,西至新权路,包括了于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大部分区域。
它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古城风貌的核心组成部分。规划面积约29.3公顷,一期约14.2公顷。这里将深挖深掘李世甲、高士其等文化资源,讲述文臣武将的历史逸闻趣事,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展示鳌峰坊老城味道和地方特色、延续老城记忆和地方文脉。
3、台江区-苍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苍霞街区鸟瞰效果图
苍霞地区背枕大庙山、彩气山,处于闽江与三捷河、中洲岛与江心岛之间,并在南禅山与烟台山的对视轴线上,隔闽江与烟台山对望。
苍霞历史建筑群成为历史城区“一路串两厢”哑铃状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约8公顷,一期约4公顷。一期拟完成一期范围内古建筑修复,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街区内道路、地下管网、交通、消防、园林等设施建设及周边景观提升。
4、台江区-南公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规划16.88公顷(253.2亩),其中核心保护范围8.65公顷。街区内有3处省级文保单位(路通桥、万寿桥、柔远驿)、1处区级文保单位(南公园)、3处公布的历史建筑、45处建议历史建筑,另保留了路通街、龙津街、鹤存巷等传统街巷及多处古树名木、古桥遗址。
这里将以河坊、街区为载体,以朝贡文化、内河文化、市井文化为主题,打造具有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特色、民间文化特质鲜明、人文底蕴浓厚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5、仓山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梁厝村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新中国成立以来,走出了2位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曾任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的梁敬魁,中国第一任导弹总设计师、中国战术导弹重要奠基人、航天工程技术专家梁守槃。当地
有唐、元、清等古建筑30多处,其中,千年古刹龙瑞寺始建于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比鼓山涌泉寺还要早7年。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将完成古建筑保护修复1.8万平方米。该
项目位于“三江口最美片区”中部,紧邻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由福泉高速、规划中的永南路、贻燕路及梁厝河围合而成,用地面积共34公顷。
6、晋安区-琯尾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琯尾街坊位于晋安区,南接城市道路塔头路,西靠福州晋安河,全长共计1公里,是晋安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琯尾街历史文化街区已进场施工
琯尾街坊为晋安历史街区。两侧建筑丰富多样是老福州的一份珍贵回忆。规划面积约6公顷。一期完成沟渠疏浚;有碍观瞻的建筑拆除、修复和立面、牛皮癣治理;晋丰境戏台提升修复;地藏寺区间景观提升;绿化提升、特色节点打造;适合区域绿化补植;晋丰境戏台至金鸡山路沿街两侧民居整治提升;晋丰境戏台至塔头路两侧老旧住宅小区绿化提升;晋安支路改造提升工程;晋丰境戏台对面建筑物整治提升;强弱电路线、设备规整及下地;晋安支路两侧立面整治工作。
7、马尾区-船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船政文化特色街区位于马尾城区最南端马限山区域,南接闽江,其东北侧是马尾中心城区。马限山地块有整个滨江的制高点,能向北俯瞰整个船政文化组团,还能串联整个船政文化景区使形成统一整体。
当地现有马江海战纪念馆、船政文化博物馆、马限山景区、圣教医院门诊楼等历史建筑与博物馆。规划面积约14.8公顷。一期完成马限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拆迁、环境整治等工作,主要建设内容为原船政古街业态整合提升及其相邻滨江区块拆迁整治提升,使之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规模。
8、长乐区-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和平街是旧时长乐东部地区往福州城区的唯一通道,沿线保留了大量、连片、规模较大、布局完整的明、清、民国大厝,其中包括太平桥等古桥梁、司马第等名人故居。
和平街沿线是老城关人气较为集中地区,背靠六平山,内有汾阳溪。周边有圣寿宝塔、十洋街等与海丝相关的遗迹。规划面积14.3公顷,一期范围约6.3公顷。一期完成保护规划编制、一期范围内街景综合整治、建设路面改造提升、保护建筑修缮等工作。
9、福清市-利桥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利桥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清老城南门南侧,踞龙江北岸,背靠玉屏山、炖尾山、龙山,与玉融山相对。
项目范围北至东门路、西至南门桥、东至玉塘村、南至大真线。规划用地面积约37.5公顷。一期完成利桥古街方案设计,及一期范围内环境综合整治、荷园保护建筑修缮、片区征迁安置等工作,并进行整体项目开发,初步形成街区形象。
10、闽侯县-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项目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老县城所在地,亦为闽侯县城的核心、城市的客厅,当地因昙石山博物馆而出名,南侧为新建城区,配套设施完善建设有民俗园及闽侯博物馆,周边情况良好,未来的特色文化街区,规划面积20公顷,一期面积3公顷。
一期完成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普查;完成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完成一期范围内老建筑修缮、不协调建筑整治、周边景观提升等工作;完成一期范围内房屋征收安置、招商经营等工作。
11、连江县-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连江县老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以花坪坊、上林街、天王前街、王步街为核心的历史城区古风犹存,具有较高文化价值,亟待保护利用。规划面积18.4公顷,一期面积2.6公顷。
一期完成花坪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7幢古建筑的维护、修缮(含中山路1号、中山路11号、中山路13号、中山路21号、中山路25号、中山路27号、中山路29号)。
12、闽清县-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该项目位于闽清县梅城镇,北临溪滨路,南临解放大街,西邻梅城大街,东临南北大街。用地北面为闽清县体育中心及金坪里,二者与项目之间由梅溪穿行而过。项目总用地面积6.3公顷。
一期建设浮头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浮头街全长约253.08米,最宽13米,最窄1.4米,重点建筑吴氏祠堂、毓麟宫等;二期建设安民巷、城墘路、“X”形交叉街巷等特色文化街区,重点建筑许氏贤祠、朱氏祖厝、池氏大院、真源堂、牧师楼等。
13、罗源县-北门巷-后张街-孝巷-李园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结合罗源老城区旧屋区改造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采取“一区多街、分期建设“模式,规划建设北门巷-后张街-孝巷-李园坂片区。规划面积20公顷,一期面积2.7公顷。
一期完成北门巷2处文物保护单位及6处历史建筑、名人故居等修缮工程,入驻部分文化协会组织和特色传统工艺,初步形成街区格局。
14、永泰县-新安巷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永泰以新安古街为核心的历史城区至今古风犹存:一是以城门城墙遗址和主要街巷为代表的城址格局基本完整,街区传统肌理尚存;二是老城区内现存数十处民居、家祠、厅堂、古井,其中石基土筑的院墙照壁,全石满铺的天井前院,造型多样的井圈盖板等。
新安巷经改造后与现有新安古街顺接,引入业态,将形成一条特色文化街区。规划面积11.9公顷,一期面积2.5公顷。一期完成新安巷修缮改造工程,包括路面景观整修,市政管网提升,新安古街路景观提升等,范围为新安古街入口至上马路,全长约500米,改造面积约2.5公顷。
15、高新区-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水西林特色街区是福州地区明清官宦府邸建筑群的典型案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规划面积17.28公顷,一期4.68公顷,北侧以文保和历史建筑为主要打造本街区特色。
“北屿水西林,天下无处寻”,这是明清时期,福州地区文人墨客对水西林的赞誉。当地的古建筑群起于大埕顶,终于九使庙,沿街有狮岩公祠、水西林氏宗祠、旗峰林公祠、次峰林公支祠、人瑞堂、玉音楼、碧山堂、且闲堂、碧麓堂、岘北山居、人瑞坊等建筑,为明清福州地区官宦府第建筑群的典型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