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底线应成高校教师执教之本

02.02.2015  12:07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1月30日新华网)

  毫无疑问,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能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做到后继有人。而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方面,教材的选用就是一个重要环节。袁贵仁如今强调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特别是教材建设和课堂讲坛管理,可谓一语中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文化领域交融融合也在不断加强,高校教材选用引进西方原版教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只是由于价值观、义利观、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西方原版教材往往有一些观念并不适合中国学生。比如说以个人为中心、崇尚性开放等等,都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背道而驰。而今袁贵仁强调要在教材选用上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也正是要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更适宜中国学生的素材。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国人共识,神圣的象牙塔里更应遵循这一理念。现实的境遇是,当前仍然有部分教职员工的言行举止未能较好地把握好这个度。比如对敏感社会事件解读,没有权威信息披露,仅凭只言片语就高谈阔论地向学生发表自己的“高见”,这当然不属于守法之举。“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期待能够落地生根。

  事实上,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讲坛也是神圣的,这就决定了大学教师理应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而不是自顾自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这一点可以说在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着,毕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也确实有时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今随着教育部相关规定出台,期望高校教师们都能从自身言行做起,切实守住这一红线。

  毋庸置疑,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于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大学来说更是如此。这就已经决定了在意识形态这场战争中,高校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阵地,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神圣的课堂。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更应明晰自己在意识形态培育中的责任和义务,牢牢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将最好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秦豫)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