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做好规划编制 推进保护发展

24.11.2015  14:0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名镇名村环境面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任务越来越迫切。市规划局副调研员戴炎生认为,应通过科学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保护传承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以及民俗风情,更好地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

   规划编制工作紧迫

  乡村历史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区域、一个村落的魅力所在。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得到培育和建设,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19日,戴炎生告诉记者,我市现有数十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据了解,我市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数量位居全省之首,但保护发展规划编制还比较滞后。10个国家级名镇名村,已编制保护规划的只有5个,正在编制的有2个,还有3个未启动。15个省级名镇名村大都没有完整的保护和规划。已有的20个传统村落,有保护发展规划的为数不多。今年,市里确定35个重点传统村落,已完成规划编制的共17个,占48.6%,正在编制的有6个,占17.1%,准备启动规划编制的有12个,占34.3%。

  “从传统村落的规划编制情况看,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改进。”戴炎生认为,我市很多地方重申报而轻后续工作,有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公布多年,但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仍未展开。另外,规划编制资金扶持少。由于我市县、乡镇财政比较困难,有的地方对编制保护规划持观望态度。第三方面是规划成果报批程序较多,已编制的规划未能成为法定规划。

   科学编制留住乡愁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市有不少传统村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传统村落成了“空心村”,产业发展乏力。对此,戴炎生建议。科学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突出重点和分级实施保护,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投入等体制机制。

  在具体做法上,戴炎生认为,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生态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加快推进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对传统村落进行规划编制的时候,要确定保护对象及其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区,明确控制要求;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整治项目;明确传统要素资源利用方式;提出传承发展传统生产生活的措施。

  第二,加快保护规划的批准实施。各地要建立保护规划的专家审查制度,提高规划编制质量。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三,积极营造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良好氛围。要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智库,聘请文化顾问,吸纳热爱古村落保护、对古村落保护较有创见的社会有识之士、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制订,并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成立保护协会或理事会,严格执行保护规划,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同时,要大力宣传保护利用传统村落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传统村落的良好氛围。

  (本专题共7篇,此为第六篇,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