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领路人:连任村支书26年 带村民脱贫致富
资料图:陈其伟当选全国劳模。
图为陈其伟(右一)工地上协商路占用地情况。
资料图;陈其伟到大雾山茶厂了解收成情况。
福建新闻网泉州6月26日电 题:大山深处领路人:连任村支书26年 带村民脱贫致富
作者 王榕春
“我的愿望就是让全村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为实现这个愿望,陈其伟付出了一生。
“我的愿望就是让全村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陈其伟,1957年出生,1987年开始担任黄田村党支部书记,连任26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2013年7月7日23时许,因积劳成疾,陈其伟猝逝工作一线。
在其离世一周年之际,中新网记者随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一个采访团来到黄田村。恰逢雨天,大雾笼罩着整个村子,雨后的黄田村尤为绿,与村中林立的红色小别墅相映成趣。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水、电、路、通信均不通的贫困村。
现任黄田村党支部书记陈伟聪介绍,黄田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山村,曾是“有山无石、有树无林、有溪无沙”的偏远贫瘠之地,当地村民“多年不闻窗外事,一生苦耕忘天田”,过着自给却不能自足的生活。
“现在村里80%得村民都已经住进了新房。”陈伟聪说。他告诉记者,27年前,黄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20元,如今已达万余元,村集体由原来得“空壳村”实现年均收入49.2万元,而这样的变化要归功于老支书——陈其伟。
“要致富先修路”
“太差了。”回想27年前的黄田村,村民吴炳辉直言道。
“没有电,用的是油灯,村民要到山外都要走十几公里的崎岖山路,靠肩挑背扛的方式将自家农产品带到山外卖,再买回一些生活日用品。”
“要致富先修路”。1987年,刚上任的陈其伟便开始修路。“直到突然离世的那一天,他还在为修路的事奔波。”陈伟聪说。
陈其伟的“发小”陈云腾清晰地记得,一开始修路没钱,陈其伟就拿着锄头,带头挖山修路,工期紧张时连续一个星期都没回家。为了筹集资金,陈其伟卖掉了自己的拖拉机带头捐资。
最让陈云腾不能理解地是,在修朝阳公路时,陈其伟以私人名义借了不少钱用来当工程款,过年时讨债的人一波又一波找上门,“把他一个大男人硬生生地逼哭了,可是擦完泪,他又回到工地上去修路了。”
开山劈路,争取帮扶资金3700多万元,建设水电站2座、修筑水泥路达47.1公里,使得全村11个自然村组全部通上水泥路,实现水、电、路、通信畅通覆盖;建设新村部新校舍、“农家书屋”、篮球场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发展万亩林果基地、万头猪牛羊养殖基地、千箱蜂蜜养殖基地及鲟鱼养殖基地、兴办矿泉水厂、大雾山茶厂……在任26年,陈其伟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带着全村人民走上致富路,被誉为“大山深处领路人”。
共事十余年 感觉每天都在路上
“我跟他(陈其伟)工作十几年来,总感觉每天都在路上。”现任黄田村党支部书记陈伟聪说。
开山劈路,修桥筑路打开山门;养山护水,发展生态农业;招商引资,增加集体收入,扩大村民就业;修校舍建书屋……指着如今村中一片片山林、一座座新房,陈伟聪动情地说,“陈其伟老支书做的事是实实在在的。”
在陈伟聪看来,黄田村的发展变化是老支书付出一生心血才换来的,“从工作起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每时每刻为这个村子的发展找项目、争取资金,省里、市里跑了几千个来回”。
对老支书陈其伟的最后一天,陈伟聪至今记忆犹深:早上7点去查看村道裁弯取直工地,8点半赶到区政府工作,10点半到惠安办理工程资金申请手续,中午在车上休息了一会,下午3点又到惠安县办理工程资金申请手续,随后再次来到村道裁弯取直工地安排第二天的施工地点,后又赶到仙游县协商两地道路连接事宜,直至晚上八点多才回到村部。
“在回来路上我就发现老支书脸色十分难看,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一下,老支书觉得只是太累了休息下就好,想到明天还要到福州汇报黄田溪流整治的事,老支书回到村部写汇报资料。”陈伟聪记得,那天晚上9点多,老支书还打来电话嘱咐早点休息,第二天早上5点半准时出发去福州。
“他很可爱”
距离老支书逝世快一年,村部的车里还挂着陈其伟的照片。说起如今的好生活,村民们总是不忘加上一句“这都是老支书做的事”,言语间流露着对老支书的哀思。
“他很可爱。”在大哥陈其礼眼中,弟弟陈其伟从小比较内向,也没什么特别的,但陈其伟尊敬长辈爱护小辈,为人不计较,少埋怨。
“他比较内向,话不多,几个人同时坐在一起,他都是泡茶给你喝,很少话,脑子里似乎总在琢磨事儿。”回忆起曾共事20余年的陈其伟,七旬老人周太源语带梗咽。
“突然就离世让许多人无法接受。”陈其礼说。在陈其礼看来,弟弟陈其伟对家照顾不多,但陈其伟所做的事情很值,“这是他该做的”。
随着陈其伟老支书事迹广为流传,媒体纷沓而至。面对媒体,陈其礼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我希望媒体多关注黄田村的发展,让黄田村的百姓过得越来越好。”
黄田村溪流整治、发展生态旅游、速生林改造……这些陈其伟生前牵挂而未完成的事,陈伟聪说,“未来将由我们来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