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三个“杆子”:枪杆子、笔杆子、二杆子

21.08.2014  15:13

李鸿章 资料图

  李鸿章自述,“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无论是褒也罢贬也罢,在官场、洋务和外交方面都具有无与伦比影响力的,只有李鸿章。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他靠的是什么呢?我给总结为三个“杆子”。

   枪杆子

  李鸿章翰林出身,但他起家靠的却是枪杆子。李鸿章编练淮军,军队刚刚成形,寸功未立,就跻身封疆大吏之列。这固然有朝廷牵制曾国藩的考虑,但已经初具规模的淮军产生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李鸿章早早就尝到了拥有枪杆子的甜头。剿灭了太平天国,曾国藩做出了撤湘留淮的战略决策,李鸿章的地位隐然有超越自己老师曾国藩之势。曾国藩剿捻无功,根本原因就是指挥不了李鸿章的淮军,李鸿章取而代之,收剿捻全功。其后淮军也没有大撤裁,反而不断加强,并且由李鸿章编练北洋水师,李鸿章的枪杆子进一步拓展到了海军领域。应该说,这是李鸿章四十年政坛生涯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对李鸿章而言,也可以说是成也枪杆子,败也枪杆子,甲午一败,李鸿章为千夫所指。

   笔杆子

  李鸿章素有才气,但并不以文学才华见长,他的才气体现在撰写行政文稿等应用文上,这方面的能力相当厉害,在当时是得到公认的。李鸿章去办团练,就是因为他替乡贤、时任工部左侍郎的吕贤基捉刀代笔的奏章写得太好的缘故。他的老师曾国藩认为李鸿章批阅公文、起草书牍、奏折甚为得体,因此非常赏识他。曾国藩曾经赞扬说:“少荃天资于公牍最期近,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曾国藩就以文章老辣闻名于世,但他认为李鸿章这方面的能力比自己还强。应该说他的眼光是很毒的。李鸿章的奏折具有文思缜密、见识独具、气势恢宏的特点。他一生确实写出了许多可以传世的奏章名篇。《筹议海防折》《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临终遗折》等都属高屋建瓴、振聋发聩之作,兼具感染力与震撼力。凭着一支犀利老辣的笔杆子,在四十多年的宦途生涯中,李鸿章与朝廷耍心眼子,与政敌斗嘴皮子,与洋人磨牙床子,笔墨官司打了一场又一场,纵横捭阖,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