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访欧点亮合作向前“信号灯”
“在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希望通过此次会晤发出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并且持续巩固的积极信号,我们要以中欧合作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6月2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时说出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被视为在全球经济“复苏十字路口”,点亮了合作向前“信号灯”。
“铲除贸易保护主义,中欧达成共识不易”德国之声电台网站以此为标题进行报道称,中欧这一互动具有新的意义,带来更为积极的信号。
美国彭博社指出,此次为期两天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为中国提供了机会以展示其在自由贸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领导地位。
事实上,气候合作只是中欧庞大合作体系的一个方面,双方共同主张的推进全球化、支持自由贸易等更是直接关系着当下整个世界的福祉。
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是中国与欧盟之间最高的沟通机制。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该会晤举行恰逢全球进入一个新的不确定时期。“如果中国和欧盟支持自由贸易,那将是向世界发出的重要信号!”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马蒂亚斯·维斯曼说。CNN新闻指出,此次会晤让支持自由贸易的中国与欧盟走得更近。
一家香港媒体详细阐述了李克强总理此行的重大意义。报道说,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声音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总理与德国、比利时、欧盟领导人的再一次相聚,可预期会是一次致力于维护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多边主义的“务实之旅”。报道称,在这个世界经济来到“复苏的十字路口”时刻,中国与德国、比利时、欧盟共同做出怎样的表态,对于全球都有“风向标”和“稳定器”的重要意义。
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指出,中国正在扮演自由贸易捍卫者的角色,李克强在布鲁塞尔重申中国支持自由贸易并在此框架下开展国际合作。对此,美国政客新闻网表示,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捍卫自由贸易和维持开放市场的号召。
欧盟观察网报道,欧盟与中国希望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双方一直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坚持自由贸易的必要性。该报道援引一位欧盟高级官员的话称,“本次会晤可能释放严肃的信号,那就是必须在多边贸易体制内建立不可规避的规则”。
法新社将此次会晤称为可能是“全球政局的重要转折”,欧盟与中国合作标志着中欧合作走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