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李克强英国智库演讲:阐释挑战 传递信心 分享机遇

19.06.2014  16:39

6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面向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两大智库发表题为《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李克强还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是国际著名智库。此系两大机构首次联合举办演讲会。3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中新社发刘震 摄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蒋涛)“李克强总理在英国智库发表的演讲,无疑是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问题专家王义桅如上形容李克强18日在英国智库发表的演讲。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李克强在演讲中阐释了中国面临的现实挑战,向世界传递出中国迎接挑战的信心,并展示出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意愿。

当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拥有悠久历史的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面向300多位智库成员和各界代表发表题为《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演讲由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两大智库共同举办。这两大智库均是世界知名的智库,其影响力并不局限在英国本土,更面向世界。以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为例,该所成立于1920年,位于伦敦圣詹姆斯广场著名的查塔姆大厦内,由此诞生了为维护会议自由发言和保密的“查塔姆大厦规则”,如今,该规则己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通例,为推动国际关系研讨作出了贡献。

此次李克强选择面向知名智库发出中国声音,在王义桅看来,两大智库的辐射对象是全球听众,而且此次演讲的听众除英国智库人员,还包括众多世界经济领袖、世界舆论领袖以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借助这一场合传递中国信心,是一个“巧妙的安排”。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人藉此认为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对此,李克强演讲中回应:“这里我诚实地,也是正式地向各位承诺:不会!

他进一步阐释,中国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当中,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城乡间的差距本身就是潜力,有着巨大的内需,只要我们把握方向,继续勤奋地工作,中国经济会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

李克强总理演讲中向世界回答了中国经济能不能‘撑住’的问题。”王义桅认为,目前国际上存在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此次中国总理运用辩证法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发展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对此中国高层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与此同时,问题本身就是中国发展的机遇所在,中国仍是并将继续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健认为,李克强在演讲中谈及中国发展面临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挑战,如解决在城里工作的2亿农民和在棚户区生活的1亿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等,发现这些问题,本身也就是发现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而且,李克强总理对中国经济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都有精准的数据作为支撑,很具有说服力。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崔洪健对总理引用的这句古话印象深刻。他认为,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中英签署300多亿美元“大单”,标志着中英之间建立起高质量、更深入的投资关系。这种背景之下,李克强向英国公众传递对中国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心,使中英之间的合作更加具有可预期性,也客观阐释了中国能够带给英国乃至世界的巨大机遇。

这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即中国希望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王义桅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