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化“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23.08.2014  18:37

  坐在国务院第一会议室的参会者,有政府机构的负责人,有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者,但李克强总理对他们的称呼,一律是杰出的科研工作者。

  8月21日,李克强听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20周年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汇报,并同历年“杰青”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交流。总理感谢各位科研工作者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作出的特殊贡献,热情鼓励参会者畅所欲言,并且对呼声最集中的问题一一直率回应。

  “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说到底是人的因素来决定的,最重要的是人。”李克强说。他在会场轻松热烈的气氛中强调,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给创新、创造人才更广泛的空间,让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我们今天不论“”,只论知识丰厚

  参会者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20年前曾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首批获奖者。在他发言之前,李克强幽默地说:“我们今天不论‘长’,只论知识丰厚。在这里,你的身份也是一位科学家。

  一片笑声中,原本严肃的会场气氛立刻轻松起来。陈竺在发言中回忆,1994年,他刚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发现国内科研院所经费困难、论资排辈情况严重。是及时出台的“杰青”基金让他“久旱逢甘霖”,有机会在前沿领域自由探索。他因此建议国家未来加大对杰出青年科学家的资助,对更年轻一些的科学家也提供更大规模的支持。

  “作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受益者,希望国家深化收益机制、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现更多学术领军人才。”陈竺说。

  李克强连连点头,并当场与有关部门沟通后说:“不用等待‘未来’,今天就可以确定的是,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的力度。

   打破会议流程,邀请更多科学家畅所欲言

  会议安排的5位参会者发言结束后,李克强打破既定流程,邀请更多发言席后排的科学家畅所欲言:“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建议,坦率提出来。

  参会科学家们纷纷踊跃发言。有人建议,在国家科技体系中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有人提出,政府对科研项目的支持追求“短平快”,但基础性、交叉性、长周期的科研项目很难找到支持。还有人犀利质问:大学招聘都要求海外学历,为什么不以水平评价,这不是“重外轻内”吗?

  随着气氛不断“升温”,会场几次出现了几位科研工作者“抢话筒”要求发言的景象。总理对他们的问题认真倾听,在会议最后一并作出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