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沫案主审法官分析:吸毒成部分新人入行捷径

28.06.2014  10:02

  近日,北京铁路警方联合市禁毒总队,在北京四大火车站开展宣传活动,现场向旅客介绍毒品知识。京华时报记者 欧阳晓菲 摄

  歌手李代沫容留他人吸毒获刑,导演张元、编剧宁财神吸毒事件曝出。最近,明星涉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昨天,李代沫案主审法官——朝阳法院刑二庭万兵,结合该院涉毒案件相关数据、案例,分析出涉毒案件4大特点,以及明星屡屡涉毒的原因及类型,并就如何杜绝毒品提出建议。

   ■特点

   1

   公众人物涉毒呈4种类型

  万兵分析称,近年来,演艺明星等公众人物吸食、容留他人吸食毒品事件频发,这一方面说明该类人群涉毒者日益增多,已成为一个很大的群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明星们法制观念的淡薄,说明因涉毒而被曝光的满文军、谢东、李代沫等涉毒案件,并未令明星们警醒。“公众人物涉毒,社会影响非常恶劣,他们会对其粉丝,特别是其中的青少年造成不良的示范效应。

  万兵认为明星们成为涉毒案件的高危人群主要是与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他们工作压力大,有时通宵达旦连续几天工作,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长期处在高度紧张或重压下,就容易焦躁、抑郁。”万兵称,此外,高收入也为他们提供了奢靡、求刺激的条件,以致毒品成为不少明星人释放压力和自我放纵的心理依赖品。

   万兵分析公众人物涉毒主要有4种类型:

  第一是缓解压力型。像李代沫容留他人吸毒案。李代沫曾表示,自己正是由于工作压力大,事业不顺,情绪低落,为了缓解压力,在一“朋友”的介绍下沾染上了毒品。

  第二是精神空虚型。该类群体经济上很富足,但其精神生活匮乏,吸毒是为了寻刺激,找乐子。朝阳法院曾审理过满文军妻子李俐容留他人吸毒案,在他们看来,毒品就是一个“娱乐”项目。

  第三是寻找灵感型。明星们面对新作品的创作压力,自觉江郎才尽,便想通过毒品带来精神愉悦,寻找创作灵感。导演张元就是该种情况,毒品成“”,使其再次案发。

  第四是交际需要型。目前在娱乐圈,因涉毒人员比例较高,一些刚入行的新人、小明星,感觉如果不吸上几口,就很难融入演艺圈。他们急需提升人气和影响力,而吸毒则成为他们与前辈混熟的“捷径”,不这样就会丧失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