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57年后四本老房产证被发现 权属问题成谜

29.08.2014  11:35

吴氏三兄弟在父亲遗物中发现的四本1957年的房产证

  一次偶然的机会,福州仓山的吴氏三兄弟发现了父亲遗留下的4本上个世纪50年代签发的房地产所有证。然而岁月变迁,几处老房子中三处已被扩张成马路,剩下的一处变成了公房被政府出租。

  50多年前的老证件如今是否还有效力?由于四处房产均经历过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关部门称按照政策已经收归国有,与此前的户主再无瓜葛。而相关专家表示,经租房也属于私有财产,理应归还。对此,吴氏三兄弟心情异常复杂。

   整理父亲遗物 发现4本老房产证

  问询族里老人、翻找老照片、前往房管局……家住仓山区鹭岭里的吴章昭(排行老二)和他两个兄弟这几天忙着四处奔波,寻找家里几处老房产的记忆。

  让三兄弟牵肠挂肚的是前阵子从父亲遗物里翻出来的4本房产证,房产证上登记的所有人正是三兄弟的父亲吴文锦。

  房产是爷爷吴仁礼留下来的,出生于1869年的吴仁礼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福州从事酒窖生意的,家境殷实,名下有不少田地和房产。

  “要是还有当年的光景,我们兄弟现在都是少爷。”吴家老三吴章郁开玩笑地说,爷爷儿孙众多,留下多处房产,父亲也分到了五处。依稀记得,父亲在世时也时常提起家里曾经有房产,但房子具体在什么位置?几个兄弟并不清楚,对此唯一有印象的母亲在说话还利索的时候,常提起隔壁的40号也是他们家的房子。

  东南快报记者来到鹭岭里42号的吴家老宅时,吴章昭的妻子林璇就拿出了4本房产证。褪色的橘红色封皮和泛黄的内页让四本小册子显得非常老旧,不过,封面上福州旧版城市地图的背景和用繁体字印刷的证件名称都清晰可见。

  “1957年签发的,到现在整整57年了。”林璇指了指院子里躺椅上的已经83岁高龄的婆婆说,公公1992年去世时,这些遗物一直被锁在婆婆房间的抽屉里。直到前段时间家人发现老人开始失语,才想起先整理下父亲的遗物,发现了这4本房产证。

  之后,吴家找到4本房产证的消息,就像是“隔壁家飞来了横财”一样在街坊邻里间议论了起来。不过让吴章昭三兄弟纳闷的是,房子在哪儿?50多年前的老证件如今是否还有效力?吴章昭还让女儿吴颖将这事儿发到了微博上,但众说纷纭,没人能解释得清楚。

   三处房产已成道路 一处成公房

  4本房产证上登记的四处房产分别为鹭岭里14号和鹭岭路79号、80号、81号,权利来源均为为1951年7月受土改保留的产业,证件签发时间均为1957年。几天下来,三兄弟一阵子的走访调查与研究,发现上述房产的鹭岭路79号、80号、81号早已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拆除扩建成马路。

  作为上渡路往西南方向延伸的鹭岭路,如今已经是双向六车道。按照吴章昭的说法,当年鹭岭里79号、80号、81号就是位于现在的马路间。

  林璇听族中的老人说,以前鹭岭里14号就位于目前与吴家老宅连成一片的房子,以前都是一户人家的,后来统一更换门牌后,鹭岭里14号被拆分为多个门牌号,而房产证上登记产权的可能是位于鹭岭里40号的一栋红砖房。她说,婆婆陈雅英以前也时常提起,这栋房子之前的租金是由他们家收取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改由政府收租。

  位于鹭岭里40号是一栋颇具西洋风格的二层红砖墙建筑。住在这栋房子里的金先生说,这里住着金、谢两户人家,每个月合起来的租金大概100多元,定期交给仓山区房管局。

  虽然还有一处房产还在,但房租是别人收取的。这让吴家三兄弟有些不解。老三吴章郁说,这些房屋都是祖上留下来的,房产证也登记得清清楚楚,他和两位哥哥应该享有四处房产的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