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建宁县寻访
福建建宁县是闽西北的一个山区小县,全县耕地只有29万亩,但其中有12万亩用于水稻育种。自1975年开展水稻育种,建宁县近40年来累计生产4亿公斤杂交水稻种子,相当于将全国4.5亿多亩的水稻产区几乎种了一遍。
2013年,建宁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这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种子生产基地。
为什么是建宁?
水稻田想必很多人都见过,但建宁县的水稻田却与众不同。别的地方整齐划一,这里却一高八矮,相互交错。这是因为别的地方种的是水稻,这里种的是杂交水稻种子,高的是“父本”,矮的是“母本”。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建宁县农民就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这得益于这个县的“天时、地利、人和”。建宁县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张启华认为,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良好的时空隔离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建宁的农民历史地选择了水稻制种这一产业。
“全县29万亩的耕地,至少有20万亩适合杂交水稻制种。”张启华说,“这里生产的种子金黄、饱满、纯度高、质量好、产量高,很受市场欢迎。”
张启华说,1975年左右,建宁先后选派了近千名农民和农技人员到海南学习杂交水稻制种,为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推广普及奠定了扎实基础。
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行业垄断彻底打破,建宁县制种区域和面积大幅扩大。现已覆盖全县9个乡镇和92个行政村,全县2.95万户农户,有2.35万户从事制种生产。
目前,建宁全县制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每年可提供优质杂交水稻良种2500万公斤以上,制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0%左右。
“一公斤水稻种子可以种一亩水稻田。”张启华说,这意味着建宁县每年可以为2500万亩水稻田提供大田生产用种,覆盖全国南方各水稻产区,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建宁县的杂交水稻种子还出口印尼、孟加拉、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创汇基地。
种子是如何炼成的?
与水稻生产不同,水稻种子的生产涉及种子企业、种子专业合作社或制种经纪人、农户等一条生产链。
据建宁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谢良群介绍,包括国内知名的种业上市公司隆平高科、丰乐种业及国内大型种子企业中国种子集团、金色年华等31家种子企业在建宁建立了种子生产基地。
制种生产专业合作社或经纪人是种子企业与农户的联系纽带。谢良群说,目前全县有24家种子专业合作社、153名制种经纪人。由于农户比较分散,种子企业与合作社或经纪人签订委托生产合同,他们再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
据介绍,种子公司提供生产种子的“亲本”给经纪人或合作社,由他们发到合同农户手中,并提供每个品种的技术方案,同时派技术人员指导农户播种、插秧、授粉和病虫害防治,保证种子的纯度。
50岁的丁绍文是溪口镇半元村人。凭着对制种的兴趣,加上十几年的制种经验,他顺利通过了建宁县的种子经纪人执业资格考试。他现在手上有50多位种田能手作为“下线”,总共管理600多户的农户,生产规模在8000亩至10000亩之间。
丁绍文说,作为种子经纪人,他每年收入有数十万元,但也承担着很大风险。“如果在授粉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就会造成不利授粉,严重影响产量。”他说,“我们就要给农户每亩大概2500元的保底价。”
“一粒种子”有何意义?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个技术活,在插秧、授粉、收割上都与水稻种植有很大的不同。据农业专家介绍,水稻种植的是杂交好的第一代种子,可以自花授粉。而用于制种的“亲本”分“父本”和“母本”,其中“母本”是不育系,需要“父本”授粉。
经过多年的培训和生产实践,建宁县的大多数农户都掌握和积累了丰富的制种技术经验,农户保持了较高的制种积极性。
据介绍,制种有春制、中制(单季制种)、秋制等类型,一般在4月到10月之间制种。种子种植亩产高的有600斤左右,低的有200斤左右,每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
制种的收益要远远超过种粮。建宁县农业局副局长高岱说,制种全部实行订单制种,合同收购,农户收益有保障,每亩纯收益约2000元,比种粮高出3倍左右,近年来全县种子年产值近4亿元,带动农户增收1.5亿元左右。
“一粒种子”改变了建宁农民的命运。建宁县农业局局长揭重阳表示,随着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增加,制种技术发展,种子质量提升,种子产业已成为建宁的支柱产业,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目前,建宁县正在规划建设国家级的现代种子产业园区,一粒小小的种子或将发芽、抽穗,在广袤的田野上成长为漫天的水稻绿浪。(记者沈汝发 付敏)